弓长岭井下矿采准工程稳固技术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围岩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巷道工程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2章 矿区地质生产概况 | 第14-17页 |
| ·矿区位置与交通 | 第14页 |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4-15页 |
| ·地质构造 | 第14-15页 |
| ·矿体规模及特征 | 第15页 |
| ·矿石质量特征 | 第15页 |
| ·矿区开采技术条件 | 第15-16页 |
| ·上含铁带上下盘围岩 | 第15-16页 |
| ·矿体内夹层及矿层之间夹层 | 第16页 |
|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 | 第16页 |
| ·矿石储量 | 第16-17页 |
| ·工业指标 | 第16页 |
| ·储量 | 第16-17页 |
| 第3章 软岩巷道工程的特性分析 | 第17-26页 |
| ·软岩的概念 | 第17页 |
| ·软岩的分类 | 第17-19页 |
| ·按岩体内在特性分类 | 第17-18页 |
| ·按岩体变形机理分类 | 第18-19页 |
| ·软岩的基本特性 | 第19-20页 |
| ·软岩工程的特点 | 第20-21页 |
| ·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机制 | 第21-23页 |
| ·化学膨胀类 | 第21-22页 |
| ·应力扩容类 | 第22-23页 |
| ·结构变形类 | 第23页 |
| ·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规律 | 第23-24页 |
| ·软岩巷道工程的研究发展方向 | 第24-26页 |
| 第4章 软岩巷道支护原理分析 | 第26-39页 |
| ·软岩巷道支护方法 | 第26-32页 |
| ·巷道常见单一支护结构 | 第26-32页 |
| ·联合支护 | 第32页 |
| ·常用支护结构的作用原理 | 第32-36页 |
| ·锚杆-围岩相互作用机理 | 第32-34页 |
| ·喷射混凝土作用机理 | 第34-35页 |
| ·喷锚支护的作用原理 | 第35-36页 |
| ·软岩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及支护原理 | 第36-37页 |
| ·软岩巷道支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7页 |
| ·软岩巷道的支护原理 | 第37页 |
| ·弓长岭井下矿软岩巷道稳固方案分析 | 第37-39页 |
| 第5章 弓长岭井下矿软岩巷道支护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 第39-68页 |
| ·弓长岭井下矿采矿方法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 ·数值模拟软件FLAC介绍 | 第40-45页 |
| ·FLAC软件的基本原理 | 第41-43页 |
| ·FLAC软件的基本特征 | 第43-45页 |
| ·FLAC计算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45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 ·数值模拟计算 | 第49-66页 |
| ·无支护情况下数值模拟结果 | 第49-52页 |
| ·锚杆支护 | 第52-57页 |
| ·喷射混凝土支护 | 第57-61页 |
| ·锚喷支护 | 第61-65页 |
| ·支护效果分析 | 第65-66页 |
| ·支护对策 | 第66-6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