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一、引言 | 第11-15页 |
1. 机构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内燃机开发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二、虚拟样机概念和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1. 虚拟样机技术的内涵 | 第15-17页 |
2. 实施虚拟样机的意义 | 第17-18页 |
3. 虚拟样机技术在内燃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 第18-19页 |
三、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9-20页 |
1.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9页 |
2.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一章 动力学虚拟样机的基本数学模型 | 第21-39页 |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 | 第21-26页 |
·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 | 第21-26页 |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 | 第26-31页 |
·气体力 | 第26页 |
·曲柄连杆机构的惯性力 | 第26-31页 |
·曲柄销及主轴径轴承的动力学分析 | 第31-33页 |
·Reynolds 方程的基本形式 | 第31-32页 |
·流体动力润滑 | 第32-33页 |
·内燃机的平衡分析和平衡方法 | 第33-38页 |
·外部平衡分析 | 第33-34页 |
·往复惯性力及力矩 | 第33页 |
·离心惯性力及力矩 | 第33-34页 |
·内部平衡分析 | 第34页 |
·V 型8 缸柴油机的平衡 | 第34-37页 |
·机车用V 型8 缸柴油机的平衡研究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动力学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39-62页 |
·软件的应用 | 第39-41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1-56页 |
·基本参数的输入 | 第41-49页 |
·启动软件 | 第41-42页 |
·创建新模型 | 第42-43页 |
·加载模板 | 第43页 |
·定义对象 | 第43-49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9-53页 |
·整机配置 | 第49-50页 |
·曲轴初始配置 | 第50页 |
·飞轮参数 | 第50-51页 |
·气缸 | 第51-52页 |
·机体 | 第52页 |
·轴承 | 第52-53页 |
·部件连接及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53-54页 |
·运行设置 | 第54-56页 |
·多缸柴油机动力学建模与性能评价标准 | 第56-61页 |
·16V240ZJ 型柴油机动力学模拟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6-58页 |
·16V240ZJ 型柴油机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56页 |
·样机的参数输入 | 第56-58页 |
·模型运算设置 | 第58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曲轴造型 | 第58-59页 |
·运动学计算评价 | 第59页 |
·动力学计算评价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章 动力学虚拟样机的应用 | 第62-101页 |
·8V240ZJ 型柴油机动力学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62-65页 |
·基本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参变量的设置 | 第63-65页 |
·V 型夹角与点火顺序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 第65-74页 |
·设定参变量 | 第65-6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73页 |
·不同发火顺序对柴油机输出功的影响 | 第68-69页 |
·不同发火顺序对主轴径轴承的影响 | 第69-71页 |
·不同发火顺序对机体平衡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连杆比(曲柄半径与连杆长度比)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 第74-81页 |
·设定参变量 | 第74-7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6-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活塞质量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 第81-86页 |
·设定参变量 | 第81-82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2-85页 |
·活塞质量对部件接触力的影响 | 第82页 |
·活塞质量对输出扭矩的影响 | 第82-83页 |
·活塞质量对机体平衡性能的影响 | 第83-84页 |
·活塞质量对主轴径轴承的影响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活塞销偏置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 第86-90页 |
·设定参变量 | 第86-87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7-89页 |
·活塞销偏置对接触力的影响 | 第87页 |
·活塞销偏置对曲轴输出扭矩的影响 | 第87-88页 |
·活塞销偏置对主轴径轴承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88-89页 |
·活塞销偏置对机体平衡性能的影响 | 第89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轴承间隙对主轴径轴承性能的影响 | 第90-93页 |
·设定参变量 | 第90-91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1-92页 |
·轴承间隙对轴心轨迹的影响 | 第91页 |
·轴承间隙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 | 第91-92页 |
·轴承间隙对轴承载荷的影响 | 第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润滑油温度对主轴径轴承性能的影响 | 第93-96页 |
·设定参变量 | 第93-94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4-95页 |
·润滑油温度对轴心轨迹的影响 | 第94页 |
·润滑油温度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 | 第94-95页 |
·润滑油温度对轴承负荷的影响 | 第95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主轴径直径对主轴径轴承性能的影响 | 第96-99页 |
·设定参变量 | 第96-97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7-98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运用软件DOE 设计功能对柴油机设计参数进行匹配优化 | 第99-100页 |
·实验设定 | 第99-100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0页 |
·结论 | 第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四章 总结及展望 | 第101-103页 |
·总结 | 第101-102页 |
·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