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无导线输电论文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多线圈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多线圈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9页
        1.2.1 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多线圈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0-22页
        1.4.1 论文主要工作第20-21页
        1.4.2 创新性工作第21-22页
2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理论基础第22-34页
    2.1 基本系统分析第22-27页
        2.1.1 系统组成第22-24页
        2.1.2 空间电磁能量传输原理第24-27页
        2.1.3 两线圈电路模型第27页
    2.2 互感分析第27-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3 带中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识别研究第34-48页
    3.1 参数识别方程第34-38页
        3.1.1 接收线圈位置可变第35-37页
        3.1.2 接收线圈位置固定第37-38页
    3.2 参数识别模型的仿真分析第38-43页
        3.2.1 Simulink仿真模型第38-39页
        3.2.2 随机误差对模型的影响分析第39-43页
    3.3 参数识别实验验证第43-47页
        3.3.1 接收线圈同轴移动第43-45页
        3.3.2 接收线圈平行偏移第45页
        3.3.3 接收线圈旋转移动第45-46页
        3.3.4 接收线圈位置固定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4 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研究第48-66页
    4.1 效率计算与分析第48-54页
        4.1.1 频率分裂机理第48-50页
        4.1.2 线圈偏移特性第50-53页
        4.1.3 新型三线圈结构第53-54页
    4.2 频率分裂仿真与实验第54-61页
        4.2.1 负载电阻对频率分裂的影响第55-56页
        4.2.2 线圈位置对频率分裂的影响第56-59页
        4.2.3新型三线圈效率影响因素实验第59-61页
    4.3 效率稳定性仿真与实验第61-65页
        4.3.1 电源内阻对稳定性的影响第62-64页
        4.3.2 新型三线圈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5 带中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补偿电容优化研究第66-86页
    5.1 三线圈的交叉耦合分析第66-68页
    5.2 效率最优的补偿电抗计算第68-71页
    5.3 同轴三线圈WPT补偿电抗的计算与实验验证第71-83页
        5.3.1 最优补偿电抗的分布第73-75页
        5.3.2 补偿电抗的实现第75-76页
        5.3.3 不同补偿电抗的传输效率对比第76-80页
        5.3.4 补偿电容在线调节的实现第80-83页
    5.4 U型三线圈WPT的补偿电抗的计算与实验验证第83-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6 多接收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功率分配研究第86-110页
    6.1 双接收WPT系统第86-94页
        6.1.1 负载调整技术第86-89页
        6.1.2 双电源技术第89-91页
        6.1.3 分时传输技术第91-93页
        6.1.4 双接收系统的典型模型第93-94页
    6.2 多接收WPT系统第94-98页
        6.2.1 同轴多接收WPT的功率分配第94-95页
        6.2.2 源线圈位置的影响分析第95-96页
        6.2.3 任意排列多接收WPT的功率分配第96-98页
    6.3 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第98-108页
        6.3.1 双接收WPT系统功率分配验证第98-104页
        6.3.2 多接收WPT系统功率分配仿真分析第104-108页
    6.4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7 全文总结第110-112页
    7.1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第110-111页
    7.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0页
附录第120-122页
    A.发表论文目录第120-121页
    B.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第121页
    C.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吉两省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下一篇:灌区运行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