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论文

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0页
第一章 终结·冲突——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概述第10-29页
   ·意识形态的内涵与演变第10-13页
     ·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第11页
     ·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论述第11-12页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意识形态第12-13页
   ·意识形态的终结第13-16页
     ·时代背景:社会主义运动的冲击第14页
     ·贝尔视野中的意识形态第14-15页
     ·核心内容第15-16页
   ·趋同论第16-19页
     ·时代背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改良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第17页
     ·趋同的含义第17-18页
     ·主要内容第18-19页
   ·历史的终结第19-22页
     ·时代背景:冷战结束第19页
     ·核心内容第19-22页
   ·文明的冲突第22-26页
     ·时代背景:重塑西方的敌对力量第23页
     ·亨廷顿视野中文明及文明冲突的含义第23-24页
     ·核心内容第24-26页
   ·民主和平论第26-29页
     ·时代背景:西方国家的“和平”相处第26页
     ·核心论点第26-27页
     ·理论依据第27-29页
第二章 差异·渗透——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背景透析第29-39页
   ·中西传统价值观的差异与碰撞第29-31页
     ·基督教的世俗化与儒教的理想化第29-30页
     ·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对立第30-31页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31-34页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第31-32页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32-34页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第34-35页
   ·中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发展第35-39页
     ·中国经济状况的变化第36-37页
     ·中国价值观的多元化第37页
     ·中国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第37-39页
第三章 西化·遏制——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实质第39-55页
   ·西方中心论第39-44页
     ·西方文化霸权第40-41页
     ·西方的平等和自由制度是最好的民主制度形式第41-42页
     ·社会主义正趋同于日益成熟、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社会主义失败论第44-49页
     ·自由、民主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终结阶段和形式第44-46页
     ·诬蔑社会主义第46-47页
     ·鼓吹中国威胁论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和平演变中国第49-55页
     ·实现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第50页
     ·遏制中国的发展第50-51页
     ·改变中国的政权性质第51-53页
     ·结论第53-55页
第四章 坚信·发展——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应对第55-73页
   ·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负面影响第55-58页
     ·淡化“意识形态”之风抬头第55-56页
     ·社会主义必然失败的悲观情绪出现第56-58页
   ·意识形态不可能终结第58-61页
     ·意识形态存在的必然性第58-59页
     ·正确看待意识形态的地位第59-61页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61-63页
     ·正确处理好意识形态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第61-62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第62页
     ·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第62-63页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63-68页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第64-65页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65-66页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66-67页
     ·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第67-68页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第68-71页
     ·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第68-69页
     ·深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第69-71页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第71-73页
结语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卫·雷·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兼谈传统文化中的有机整体论
下一篇:新石器时代大口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