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

大卫·雷·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兼谈传统文化中的有机整体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6页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成就第10-15页
     ·国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成就第10-11页
     ·国内研究大卫·格里芬第11-15页
   ·写作目的、创新点、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5-16页
     ·写作目的和创新点第15页
     ·研究方法和写作框架第15-16页
第二章 大卫·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的相关溯源第16-24页
   ·整体论的历史脉络第16页
   ·古希腊的朴素的有机整体论第16-17页
   ·形而上的集合整体论第17-18页
   ·大卫·格里芬建设性的后现代科学观的哲学依据——有机整体论第18-24页
     ·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背景——现代性的困境第18-20页
     ·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界定第20-22页
     ·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相关探讨第22-24页
第三章 大卫·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的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第24-36页
   ·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本体论——泛经验论第24-26页
     ·泛经验论的来源第24-25页
     ·泛经验论的界定第25-26页
     ·泛经验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第26页
   ·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认识论——非感性知觉(NONSENSORY PERCEPTION)第26-27页
   ·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方法论——不可重复性实验第27-29页
   ·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具体的四个有益主张第29-36页
     ·心物一体论第29-31页
     ·平权多样论第31-33页
     ·有序时间论第33-34页
     ·双重人性论第34-36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与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关联第36-4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整体论第36-40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整体论概念界定第36页
     ·《易经》阴阳变易的整体论第36-37页
     ·道家天地人摄于道的整体论第37-38页
     ·儒家以德配天的仁爱整体论第38-39页
     ·佛家缘起和合的因缘整体论第39-40页
     ·整体论的发展——宋明理学的整合第40页
   ·大卫·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第40-44页
     ·传统文化中的有机整体论与大卫·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不同点第41-42页
     ·传统文化中的有机整体论与大卫·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之相同点第42-44页
   ·大卫·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第44-46页
第五章 对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评价及其有益启示第46-56页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大卫·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第46-50页
     ·大卫·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的合理内核第46-48页
     ·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是具有泛灵论倾向的宗教神学第48-50页
   ·大卫·格里芬的有机整体论的有益启示第50-54页
     ·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与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第51-52页
     ·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第52-53页
     ·大卫·格里芬有机整体论与身心平衡第53-54页
   ·建设性后现代、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联第54-56页
结论第56-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6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医疗诚信建设
下一篇: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