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一、 绪论第8-16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8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8-9页
  1、 理论意义第8-9页
  2、 实践意义第9页
 (三) 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动态和自己的见解第9-14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3、 对已有现状评述第13-14页
 (四)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第14-16页
  1、 研究内容第14页
  2、 研究方法第14页
  3、 创新点第14-16页
二、 网络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相关理论简述第16-23页
 (一) 网络与网络环境的含义第16-18页
  1、 网络的含义第16页
  2、 网络环境的含义第16页
  3、 网络环境的特点第16-18页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科学内涵第18-23页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基本情况分析第18-20页
  2、 实效性含义第20页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内涵第20页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核心标准:坚持“四真”和“三入”第20-23页
三、 网络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机遇和挑战第23-30页
 (一) 网络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性第23-24页
  1、 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第23页
  2、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第23-24页
 (二) 网络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机遇第24-27页
  1、 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空第24-25页
  2、 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素材第25页
  3、 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第25-26页
  4、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第26-27页
 (三) 网络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挑战第27-30页
  1、 网络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干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第27页
  2、 对网络信息的心理依赖淡化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第27-28页
  3、 网络教学阵地建设亟需加强第28页
  4、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网络教学第28-30页
四、 网络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原则及对策思考第30-40页
 (一) 网络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原则第30-32页
  1、 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成才需要相结合原则第30页
  2、 教育内容时代化原则第30-31页
  3、 教育主客体交互性原则第31页
  4、 教育方法手段多样化原则第31-32页
 (二) 网络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第32-40页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一元化引领多样化第32-33页
  2、 整合网络信息,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第33页
  3、 建立多样化网站平台第33-35页
  4、 加强和改进多媒体教学,坚持网络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第35-37页
  5、 建设一支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第37-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录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以及参与课题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