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9-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9-10页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0-12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及创新点第12-14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2页
     ·主要创新点第12-14页
第2章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述第14-24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诚信第14-15页
     ·大学生诚信第15页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第15-18页
     ·中国传统诚信文化教育第15-16页
     ·现代诚信教育第16-18页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时代背景第18-21页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国际时代背景第18-20页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国内社会背景第20-21页
   ·高校诚信教育的现状第21-24页
     ·高校诚信教育取得的成效第21-22页
     ·高校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第22-24页
第3章 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归因分析第24-38页
   ·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第24-25页
     ·编制调查问卷第24页
     ·选择调查方法第24-25页
   ·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第25-33页
     ·大学生学习诚信现状分析第25-27页
     ·大学生交往诚信现状分析第27-29页
     ·大学生经济诚信现状分析第29-31页
     ·大学生就业诚信现状分析第31-33页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归因分析第33-38页
     ·社会原因:转型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导致的负面影响第33-34页
     ·成长原因:社会竞争加剧条件下的家庭诚信教育的畸形与缺失第34-35页
     ·教育原因:高校诚信教育及其他教育环节的薄弱和偏差第35-37页
     ·主体原因:大学生诚信行为选择心理机制的矛盾和失衡第37-38页
第4章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第38-53页
   ·确立大学生诚信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38-39页
     ·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第38页
     ·差异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第38页
     ·反复性与渐进性相结合第38-39页
     ·系统性原则第39页
   ·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制度第39-43页
     ·学习、学术诚信制度第39-41页
     ·经济诚信制度第41-42页
     ·就业诚信制度第42页
     ·交往诚信制度第42-43页
   ·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第43-45页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与管理第43-44页
     ·大学生失信教育与惩戒机制建设第44页
     ·大学生主体诚信自律意识的形成第44-45页
   ·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第45-48页
     ·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第45-46页
     ·构建以校园文化为媒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第46-48页
     ·构建以网络传媒为载体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第48页
   ·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第48-53页
     ·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教育互动第48-49页
     ·坚持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的结合第49页
     ·注重诚信教育与专业课学习的结合第49-50页
     ·采用多角度的教育手段和方式第50-51页
     ·建立高校综合管理体系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 1: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调查问卷第57-60页
附录 2: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教职工用)第60-61页
附录 3:大学生诚信现状访谈提纲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