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前言 | 第8页 |
| ·汽油机冷启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8-9页 |
| ·汽油机冷启动过程的HC 数值模拟研究 | 第9-1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第2章 KIVA-3V 软件及冷启动工况下的模型应用 | 第12-22页 |
| ·KIVA-3V 程序总框架 | 第12-15页 |
| ·前处理程序(K3prep) | 第12-13页 |
| ·主程序KIVA-3V | 第13-14页 |
| ·后处理 | 第14-15页 |
| ·KIVA-3V 程序计算模型 | 第15-22页 |
| ·湍流模型 | 第15-17页 |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17页 |
| ·能量守恒方程 | 第17-18页 |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18页 |
| ·化学反应方程 | 第18-19页 |
| ·状态方程 | 第19页 |
| ·喷雾模型 | 第19-22页 |
| 第3章 冷启动HC 生成机理及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22-30页 |
| ·有害HC 的生成 | 第22-25页 |
| ·烯烃(C_nH_(2n))的生成 | 第23页 |
| ·醛(RCHO)的生成 | 第23-24页 |
| ·酮(RCR')的生成 | 第24页 |
| ·甲烷(CH_4)的生成 | 第24-25页 |
| ·异辛烷氧化反应机理的构建 | 第25-28页 |
| ·异辛烷的氧化过程 | 第25-27页 |
| ·点火燃烧 | 第27页 |
| ·中间产物的氧化过程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4章 喷雾液滴碰撞模型的改进 | 第30-38页 |
| ·O'ROURKE 液滴碰撞模型 | 第30-32页 |
| ·O'Rourke 模型的碰撞假设 | 第31页 |
| ·O'Rourke 模型网格依赖性分析 | 第31-32页 |
| ·MIC 液滴碰撞模型 | 第32-34页 |
| ·MIC 模型的碰撞假设 | 第32-34页 |
| ·液滴的碰撞概率 | 第34页 |
| ·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34-37页 |
| ·模拟参数设置 | 第34-35页 |
| ·网格面对碰撞模型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不同网格密度下碰撞后液滴半径对比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5章 冷启动HC 生成的数值模拟 | 第38-50页 |
| ·汽油机参数 | 第38-39页 |
| ·初始条件设置 | 第39页 |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9-42页 |
| ·物理边界条件 | 第40-41页 |
| ·喷雾边界条件 | 第41-42页 |
| ·数值边界条件 | 第42页 |
| ·机理的验证 | 第42-43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 ·缸内温度场 | 第43-45页 |
| ·缸内HC 浓度分布 | 第45-46页 |
| ·温度和压力模拟曲线 | 第46-47页 |
| ·不同初始缸内温度下一次循环的总HC 排放量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6章 减少汽油机冷启动HC 排放的研究 | 第50-61页 |
| ·增加后燃迅速提高缸内温度 | 第50-52页 |
| ·提高冷启动进气温度 | 第52-53页 |
| ·环境温度和初始缸内温度设置 | 第52页 |
| ·提高进气温度后的HC 排放 | 第52-53页 |
| ·增加冷启动点火能量 | 第53-55页 |
| ·点火能量的设置 | 第53页 |
| ·不同点火能量下HC 的排放 | 第53-55页 |
| ·组织进气滚流促进燃油蒸发 | 第55-59页 |
| ·进气滚流的组织 | 第55-56页 |
| ·不同进气滚流强度下缸内温度和压力的模拟 | 第56-58页 |
| ·进气滚流对减少冷启动HC 排放的实验验证 | 第58-59页 |
| ·进气增压对冷启动HC 排放的影响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7章 结论及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1页 |
| ·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