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NADH再生系统和乙醇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产1,3-丙二醇初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1,3-丙二醇的性质第11页
   ·化学法生产1,3-丙二醇第11-12页
     ·环氧乙烷羰基化法第11页
     ·丙烯醛水合法第11页
     ·其它合成方法第11-12页
   ·微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第12页
   ·甘油歧化1,3-丙二醇的代谢过程第12-17页
     ·甘油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第13-16页
     ·甘油歧化途径的改造第16-17页
   ·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1,3-丙二醇第17-21页
     ·dha 调节子第17-19页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策略第19-21页
   ·微氧发酵第21-22页
   ·辅酶NADH 再生研究进展第22-23页
     ·辅酶的电化学法再生第22页
     ·辅酶的酶法再生第22-23页
   ·1,3-丙二醇的提取和纯化第23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5-37页
   ·材料第25-29页
     ·仪器第25-26页
     ·试剂第26-27页
     ·菌种、质粒及引物第27页
     ·培养基第27-29页
     ·酶和试剂盒第29页
   ·方法第29-37页
     ·引物设计和PCR 扩增第29页
     ·DNA 产物的回收第29-30页
     ·连接与转化第30页
     ·质粒的提取第30页
     ·DNA 酶切第30页
     ·DNA 测序第30页
     ·两亲本杂交—接合第30-31页
     ·菌体培养液浊度及菌体浓度的测定第31页
     ·发酵液甘油、1,3-丙二醇和副产物的测定方法-HPLC 法第31-34页
     ·重组菌甲酸脱氢酶活力测定第34页
     ·质粒稳定性的测定方法第34页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第34-35页
     ·热击用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5页
     ·蛋白质的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5-36页
     ·乙醛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活性的测定第36-37页
第3章 NADH 再生系统的构建及PARDE 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第37-47页
 引言第37-38页
   ·NADH 再生系统在K.OXYTOCA M5AL 中的构建第38-41页
     ·PCR 引物设计第38-39页
     ·甲酸脱氢酶基因的获取第39页
     ·中间载体pMD18-T Simple-fdh 的构建和鉴定第39-40页
     ·NADH 再生系统在K.oxytoca 中的构建和鉴定第40-41页
   ·质粒平均分配基因 PARDE 对NADH 再生系统稳定性影响第41-46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1-44页
     ·不同重组质粒在产酸克氏杆菌中的稳定性第44-45页
     ·重组菌株传代后fdh 基因的表达第45页
     ·重组菌株传代后甲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第45-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NADH 再生系统对1,3-丙二醇合成的影响第47-60页
 引言第47页
   ·甲酸脱氢酶在重组菌F6 中表达及酶活的测定第47-48页
   ·甲酸钠的添加对1,3-丙二醇合成的影响第48-56页
     ·添加与不添加甲酸钠对1,3-丙二醇合成的影响第49-51页
     ·添加pH 5.2 和pH 7.0 甲酸钠溶液对1,3-丙二醇合成的影响第51-53页
     ·不同时间添加甲酸钠对对1,3-丙二醇合成的影响第53-56页
   ·NADH 再生系统对1,3-丙二醇合成的影响第56-58页
   ·小结第58-60页
第5章 乙醇途径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鉴定第60-76页
 引言第60-61页
   ·构建ADHE 和ALDH 基因敲除菌的思路第61-62页
     ·与辅酶NADH 相关的K.oxytoca 代谢网络分析第61页
     ·K. oxytoca 中乙醇合成途径分析第61-62页
   ·自杀载体与染色体同源双交换原理第62-63页
   ·ADHE 基因和ALDH 上下两臂基因的扩增第63-66页
     ·adhE 基因的扩增第64-65页
     ·aldH 上下两臂基因的扩增第65-66页
   ·PCR 产物的克隆及测序第66-67页
   ·自杀载体的构建第67-72页
     ·自杀载体pKEG 的构建第67-70页
     ·自杀载体pCHG 的构建第70-72页
   ·突变株的筛选第72-73页
   ·突变株的鉴定第73-75页
   ·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突变株生成乙醇和1,3-丙二醇的变化第76-84页
   ·ALDH 缺失突变株(MH)和ADHE 缺失突变株(ME)比酶活的测定第76页
   ·ALDH 缺失突变株(MH)和ADHE 缺失突变株(ME)乙醇的产生第76-77页
   ·ALDH 缺失突变株(MH)和ADHE 缺失突变株(ME)1,3-丙二醇的生成第77-82页
     ·第I 批发酵实验第77-80页
     ·第II 批发酵实验第80-82页
   ·ALDH 突变株(MH)和ADHE 缺失突变株(ME)厌氧发酵乙醇的生成第82-83页
   ·小结第83-8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结论第84-85页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4页
附录第94-97页
致谢第97-98页
作者简介第98-99页
导师评阅表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乳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的提纯与特性研究
下一篇:石油降解菌群的构建及其生物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