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1. 引论 | 第7-15页 |
2. 人是意义性的存在之物 | 第15-23页 |
·“意义性”的失落 | 第15-18页 |
·“意义性”的探询 | 第18-20页 |
·“意义性”的生成 | 第20-23页 |
3. 教育如何体现人的“意义性” | 第23-34页 |
·教育应关注生命意义 | 第23-25页 |
·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 | 第25-27页 |
·教育要体现终极关怀 | 第27-29页 |
·教育应倡导科学与人文并重 | 第29-32页 |
·教育要注重可持续性 | 第32-34页 |
4. 基础教育应如何关注学生的“意义性” | 第34-43页 |
·基础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 | 第34-36页 |
·基础教育的生活世界意味 | 第36-37页 |
·宗教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启示 | 第37-39页 |
·科学与人文在基础教育中的整合 | 第39-41页 |
·基础教育应具有前瞻性 | 第41-43页 |
5. 基础教育改革注重意义性的具体措施 | 第43-52页 |
·建立良好的课程目标 | 第43-47页 |
·柔化课程结构 | 第47-48页 |
·注重课程实施效果 | 第48-50页 |
·强化课程评价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