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53页 |
第一节 无机微孔材料概述 | 第7-27页 |
·硅铝酸盐分子筛 | 第7-11页 |
·金属磷酸盐化合物 | 第11-18页 |
·亚磷酸盐和硒酸盐化合物 | 第18-23页 |
·其它新型微孔化合物 | 第23-27页 |
第二节 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概述 | 第27-36页 |
·引言 | 第27-29页 |
·寻找非线性光学晶体的途径 | 第29-33页 |
·碘酸盐非线光学材料研究进展 | 第33-36页 |
第三节 金属碘酸盐化合物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36-40页 |
·研究背景 | 第36-37页 |
·研究现状 | 第37-40页 |
第四节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结果 | 第40-43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40-42页 |
·本课题主要结果 | 第42-43页 |
第五节 本文所用的测试方法和表征手段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3页 |
第二章 极性及非极性碘酸铟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53-77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化合物α-K_3In(IO_3)_6(1)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 | 第54-61页 |
第三节 化合物β-K_3In(IO_3)_6(2)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 | 第61-66页 |
第四节 化合物In(OH)(IO_3)_2H_2O(3) 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 | 第66-70页 |
第五节 化合物In(IO_3)_3(4)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 | 第70-73页 |
第六节 化合物1-4 结构比较及讨论 | 第73-74页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第三章 有机胺作模板金属碘酸盐的合成与表征 | 第77-111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77-79页 |
第二节 化合物(C_5H_6N)_2[Mo_2O_5(IO_3)_4]·2H_2O(5)的合成与表征 | 第79-85页 |
第三节 化合物(C_(10)H_8N_2)[MoO_2(IO_3)_3]·H_3O(6)的合成与表征 | 第85-93页 |
第四节 化合物(C_5H_5N)_2[(UO_2)(IO_3)_3]·(IO_3)(7)的合成与表征 | 第93-99页 |
第五节 化合物(H_2en)KIn(IO_3)_6·2(H_3O)(8)的合成与表征 | 第99-106页 |
第六节 有机模板金属碘酸盐的设计讨论 | 第106-108页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第四章 有机胺配位金属碘酸盐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111-144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111-112页 |
第二节 化合物 (2,2′-bipy)(VO_2)(IO_3) (9)和(1,10-phen)(VO_2)(IO_3)(10) 合成与表征 | 第112-119页 |
第三节 化合物 (2,2′-bipy)(H_2O)In_2(IO_3)_6·H_2O (11)和(1,10-phen)(H_2O)In_2(IO_3)_6·H_2O (12)的合成及表征 | 第119-128页 |
第四节 化合物(2,2′-bipy)Ga(IO_3)_3·(HIO_3)(13)的合成与表征 | 第128-134页 |
第五节 化合物(1,10-phen)Ga(IO_3)_3·(H_2O) (14)的合成及表征 | 第134-139页 |
第六节 化合物 11,12,13 和 14 的发光性质对比研究 | 第139-141页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44-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作者简历 | 第147页 |
发表论文 | 第147-149页 |
中文摘要 | 第149-152页 |
英文摘要 | 第152-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