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 ·生态城市理论 | 第16-19页 |
| ·生态城市的概念 | 第16-17页 |
| ·生态城市的特征 | 第17-18页 |
| ·生态城市的构成 | 第18-19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理论 | 第19-23页 |
| ·轨道交通概况 | 第19-20页 |
| ·轨道交通的分类与特点 | 第20-23页 |
| ·土地利用的区位理论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关系研究 | 第25-40页 |
| ·土地可持续利用对轨道交通的影响分析 | 第25-31页 |
| ·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下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结构的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 ·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26-30页 |
| ·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对轨道交通的客流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 ·轨道交通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分析 | 第31-36页 |
| ·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分析 | 第31-33页 |
| ·轨道交通对沿线地价的影响分析 | 第33-34页 |
| ·轨道交通对土地开发的导向作用分析 | 第34-36页 |
| ·轨道交通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协调 | 第36-40页 |
| ·协调的内容 | 第36-37页 |
| ·协调的措施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轨道交通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协调程度评价模型研究 | 第40-55页 |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41-48页 |
| ·建立原则 | 第41页 |
| ·建立的基本程序 | 第41-43页 |
| ·建立的方法 | 第43-45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5-48页 |
| ·协调程度的综合评价 | 第48-55页 |
| ·评价方法选择 | 第49-52页 |
| ·评价步骤 | 第52-55页 |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5-70页 |
| ·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下的广州市现状 | 第55-57页 |
| ·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概况 | 第55页 |
| ·广州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结合的情况 | 第55-57页 |
| ·协调程度的综合评价 | 第57-70页 |
| ·指标值的选取 | 第57-58页 |
| ·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 第58-67页 |
| ·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 第六章 长沙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开发研究 | 第70-89页 |
| ·长沙市轨道交通规划概况 | 第70-73页 |
| ·规划进展 | 第70-71页 |
| ·线网规划概况 | 第71-73页 |
| ·长沙市土地利用概况 | 第73-77页 |
|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 第73-74页 |
| ·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 第74-77页 |
| ·长沙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开发规划遵循的原则 | 第77-78页 |
| ·长沙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 第78-85页 |
| ·长沙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 第78-80页 |
| ·对策与措施 | 第80-85页 |
| ·生态环境及土地资源保护对策 | 第85-89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89页 |
| ·展望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