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引言 | 第9页 |
·席夫碱化学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常用合成方法 | 第10-12页 |
·席夫碱合成方法与缩合反应机理 | 第10-11页 |
·合成反应机理 | 第10页 |
·直接合成法 | 第10-11页 |
·模板合成法 | 第11页 |
·席夫碱配合物常用合成方法 | 第11-12页 |
·直接合成法 | 第11页 |
·分步合成法 | 第11-12页 |
·逐滴反应法 | 第12页 |
·模板合成法 | 第12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12页 |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应用 | 第12-17页 |
·医药研究领域 | 第13-14页 |
·催化研究领域 | 第14页 |
·分析化学研究领域 | 第14-15页 |
·腐蚀研究领域 | 第15页 |
·光致变色研究领域 | 第15页 |
·水杨醛缩芳胺类席夫碱的特性及研究简介 | 第15-17页 |
·苯并咪唑衍生物研究 | 第17-20页 |
·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 | 第18-20页 |
·有机酸和邻苯二胺反应制备苯并咪唑化合物 | 第18-19页 |
·微波法合成苯并咪唑化合物 | 第19-20页 |
·邻苯二胺与醛反应制备苯并咪唑 | 第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取代芳香醛缩芳香胺双席夫碱的合成及谱学 | 第22-32页 |
·引言 | 第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水杨醛缩苯胺类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4-25页 |
·核磁共振谱图研究 | 第25页 |
·合成机理研究 | 第25-26页 |
·荧光性能分析 | 第26-28页 |
·双席夫碱分子结构与光谱关系 | 第28-31页 |
·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关系 | 第28-30页 |
·分子结构与荧光光谱关系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C_(20)H_(14)F_2N_2O_2及其锌配合物结构,光谱性能分析 | 第32-43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3页 |
·实验步骤 | 第33-36页 |
·配体的合成 | 第33-34页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34页 |
·晶体结构测定 | 第34-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配合物结构的晶体特征 | 第36-37页 |
·波谱分析及其配合物的结构分析 | 第37-39页 |
·红外光谱图 | 第37-38页 |
·核磁共振谱图 | 第38-39页 |
·席夫碱配体分子结构与波谱之间的关系 | 第39-41页 |
·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研究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2-氯-4-氟苯并咪唑的晶体结构及其合成机理研究 | 第43-55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试剂和设备 | 第43-44页 |
·实验步骤 | 第44-45页 |
·色谱条件 | 第44页 |
·2-氯-4-氟苯甲醛缩邻苯二胺双席夫碱的合成 | 第44页 |
·2-氯-4-氟苯并咪唑的合成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核磁共振谱 | 第45-46页 |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 第46页 |
·晶体结构 | 第46-49页 |
·合成机理讨论 | 第49-53页 |
·荧光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