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红豆杉、紫杉论文

红豆杉中与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相关的AP2类转录调控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6页
 1 植物次生代谢途径转录因子的基本概念第12-14页
   ·次生代谢概念第12-13页
   ·植物次生代谢调节第13页
   ·植物次生代谢的转录因子的调控研究第13-14页
 2 植物次生代谢工程的研究策略第14-17页
   ·导入单个或多个靶基因第14-15页
   ·反义RNA和RNAi干涉第15页
   ·改变分叉代谢途径的流向第15-16页
   ·信号分子的引入第16页
   ·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调节第16-17页
 3 植物转录因子的研究第17-21页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第17-20页
   ·植物次生代谢转录因子的分离与鉴定第20-21页
 4 植物的次生代谢途径中的转录因子研究第21-33页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转录因子第22-25页
   ·萜类合成代谢途径中的转录因子第25-33页
 5 转录因子功能研究的新方法—原子力显微镜(Amotic Force Microscope AFM)第33-36页
第二章 酵母单杂交(Yeast One-Hybrid)方法筛选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中与甲基茉莉酸诱导相关的转录因子研究第36-77页
 前言第36-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50页
   ·植物材料及诱导培养第37页
   ·菌株和载体第37页
   ·试剂第37-38页
   ·试剂和培养基第38-40页
   ·实验方法第40-50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0-75页
   ·建库诱导时间的确定第50-54页
   ·东北红豆杉ds cDNA文库的构建和均一化处理第54-57页
   ·酵母单杂交系统的建立第57-58页
   ·酵母文库的筛选第58-61页
   ·筛选获得的putative转录因子片段第61-62页
   ·东北红豆杉AP2转录因子基因全长cDNA的获得及分析第62-67页
   ·TcAP2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第67-71页
   ·TcAP2的二维结构分析第71-72页
   ·TcAP2的DNA结合域结构分析第72-73页
   ·TcAP2三维结构及功能域的预测与分析第73-74页
   ·TcAP2基因的Southern blot分析第74-75页
 3 小结第75-77页
第三章 东北红豆杉中与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相关的TCDRE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第77-91页
 1 材料与准备第77-78页
   ·植物材料及诱导第77页
   ·菌株和载体第77页
   ·酶与试剂盒第77页
   ·引物第77-78页
 2 方法第78-80页
   ·东北红豆杉总RNA的抽提及质量检测第78页
   ·东北红豆杉总DNA的抽提及质量检测第78页
   ·DNA片段的回收、连接、克隆和测序第78页
   ·TcDREB目的基因的克隆第78-79页
   ·TcDREB基因的Southern blotting分析第79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9-8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80-90页
   ·TcDREB全长cDNA的获得及分析第80-81页
   ·TcDREB编码区推导的蛋白序列性质分析第81-83页
   ·TcDREB转录因子的叶绿体前导肽分析第83页
   ·TcDREB Homolog的序列比对和分析第83-84页
   ·TcDREB的分子进化分析第84-85页
   ·TcDREB的二维结构和拓扑学结构分析第85-88页
   ·TcDREB的功能域和三维结构预测分析第88页
   ·TcDREB基因的Southern blot分析第88-90页
 4 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与红豆杉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相关的AP2转录因子的功能分析第91-126页
 1 材料第91-95页
   ·植物材料第91页
   ·菌株和载体第91页
   ·试剂第91-94页
   ·仪器和设备第94-95页
 2 方法第95-102页
   ·His-TcAP2和His-TcDREB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纯化和复性第95-96页
   ·TcAP2∷GFP和TcDREB∷GFP融合蛋白在洋葱细胞表皮的亚细胞定位第96-97页
   ·TcAP2基因和TcDREB基因的表达谱分析第97页
   ·TcAP2基因和TcDREB基因的逆境表达模式分析第97页
   ·凝胶滞后实验(EMSA)第97-99页
   ·原子力学显微法第99-100页
   ·转录因子单转及与顺式元件共转化拟南芥第100-102页
 3 结果和分析第102-124页
   ·TcAP2和TcDREB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第102-107页
   ·TcAP2∷GFP和TcDREB∷GFP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107-109页
   ·TcAP2基因和TcDREB基因组织表达的特异性第109-110页
   ·TcAP2基因和TcDREB基因与逆境相关诱导的表达分析第110-111页
   ·红豆杉紫杉醇合成途径中TS,5α,10β和13α启动子区的结构分析第111-114页
   ·TcAP2和TcDREB与顺式元件结合的凝胶滞后结果第114-115页
   ·TcAP2和TcDREB与紫杉醇合成途径中TS,5α,10β和13α启动子区的结合第115-118页
   ·AFM法测定TcDREB与DRE元件及紫杉醇合成途径中TS、5α、10β和13α启动子区结合的单分子作用力第118-121页
   ·TcAP2和TcDREB转录因子基因单转和共转化拟南芥第121-122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及PCR检测第122-124页
 4 小结第124-12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26-130页
 1.研究总结第126-128页
 2.本文创新点第128-129页
 3.后续研究方向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8页
附录第148-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巨柏(Cupressus gigantea)的遗传多样性与精油化学成分变异及其保护生物学意义
下一篇:抛物型偏微分方程中未知区域重构的反问题及其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