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刑事政策的"严"的倾向 | 第10-18页 |
第一节 "严"的刑事政策的考察 | 第10-14页 |
一、刑事政策 | 第11-12页 |
二、现行的刑法法条 | 第12页 |
三、刑事司法解释 | 第12-14页 |
第二节 "严"的刑事政策的原因 | 第14-16页 |
第三节 "严"的刑事政策的局限性 | 第16-18页 |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犯罪问题 | 第16页 |
二、罪刑均衡关系 | 第16-17页 |
三、"依法治国"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刑事政策模式的选择:宽严相济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刑事立场的转变 | 第18-21页 |
一、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 | 第18-19页 |
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 | 第19页 |
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区别对待 | 第21-25页 |
一、"严"的刑事政策 | 第22页 |
二、"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22-23页 |
三、"宽"的刑事政策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理论基础 | 第25-34页 |
第一节 西方刑事政策理论 | 第25-31页 |
一、新社会防卫论"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 | 第25-30页 |
二、两极化刑事政策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刑事政策理论——德礼与刑罚的关系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的完善 | 第34-43页 |
第一节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 | 第34-36页 |
一、刑事政策法律化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司法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的几点构想 | 第37-43页 |
一、刑事实体法 | 第37-39页 |
二、刑事程序 | 第39-40页 |
三、刑事执行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