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绪论 | 第8-20页 |
·公路隧道的特点 | 第8-9页 |
·公路隧道渗流的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公路隧道的渗水危害 | 第9页 |
·公路隧道建设方兴未艾 | 第9-10页 |
·蓝商高速公路李家河隧道渗流研究对防渗设计影响巨大 | 第10-11页 |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工程应用研究 | 第11-13页 |
·渗流应力耦合理论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 第12页 |
·渗流应力耦合理论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 第12页 |
·深基坑工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 第12-13页 |
·核废料储存中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 第13页 |
·深埋隧道工程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 第13页 |
·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裂隙岩体渗流的研究历史 | 第13-14页 |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研究 | 第17-18页 |
·李家河公路隧道渗流分析面临的问题 | 第18-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水文地质概况及隧道施工渗流观测分析 | 第20-36页 |
·隧道工程区气象状况 | 第20页 |
·工程区区域地质 | 第20-21页 |
·地层岩性 | 第20-21页 |
·坝址区的地质构造 | 第21页 |
·工程区水文地质 | 第21-22页 |
·松散物孔隙地下水 | 第21-22页 |
·基岩裂隙地下水 | 第22页 |
·地下水的补给条件 | 第22页 |
·地下水的径流条件 | 第22页 |
·李家河水库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8页 |
·坝址区岩性特征 | 第23页 |
·库岸边坡构造调查 | 第23-28页 |
·断层带的确定及钻孔压水试验 | 第28-31页 |
·压水试验的渗透系数的计算 | 第31页 |
·钻孔放水试验的岩体渗透系数计算 | 第31-32页 |
·隧道开挖施工渗流状态观测与分析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岩体渗流基本理论 | 第36-42页 |
·岩体孔隙结构 | 第36-37页 |
·岩体裂隙结构 | 第37-38页 |
·岩体的渗流特性 | 第38-40页 |
·岩体与土体渗流的区别 | 第38页 |
·岩体的渗透率与渗透系数 | 第38-39页 |
·岩体的渗透率张量和渗透系数张量 | 第39-40页 |
·单裂隙内的水流运动规律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 | 第42-53页 |
·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 | 第42-44页 |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作用 | 第42-43页 |
·渗流场对应力场的作用 | 第43-44页 |
·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等效连续介质数学模型 | 第44-52页 |
·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分析裂隙岩体渗流的必要条件 | 第45页 |
·单一裂隙渗流与应力耦合关系 | 第45-47页 |
·用机理分析法建立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 | 第47-51页 |
·用混合分析法建立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 | 第51-52页 |
·耦合模型的求解步骤 | 第52页 |
·本章小节 | 第52-53页 |
5.李家河公路隧道中的渗流分析应用 | 第53-78页 |
·GEO-SLOPE软件的渗流与应力分析原理 | 第53-57页 |
·模块SEEP/W中渗流分析原理 | 第53-55页 |
·模块SIGMA/W的有限元分析 | 第55-57页 |
·SEEP/W模块与SIGMA/W模块中的耦合分析 | 第57页 |
·耦合数学模型 | 第57-59页 |
·计算模型及采用参数 | 第59-72页 |
·A—A剖面数值模拟 | 第60-65页 |
·B—B剖面数值模拟 | 第65-70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本文计算结果与前人成果的对比 | 第71-72页 |
·隧道的防排水及漏水治理工程措施 | 第72-73页 |
·防水办法 | 第72页 |
·排水措施 | 第72页 |
·常用防水措施及施工方法 | 第72-73页 |
·衬砌裂缝的防治 | 第73页 |
·李家河隧道的防排水工程措施分析 | 第73-78页 |
·李家河隧道渗流特点 | 第73-76页 |
·李家河隧道防渗措施分析 | 第76-78页 |
6.讨论与结论 | 第78-80页 |
·讨论 | 第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