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的背景分析 | 第9-11页 |
·当前我国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的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 第18-28页 |
·主体与主体性 | 第18-19页 |
·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 | 第19-26页 |
·主体间性的理论内涵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主体间性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 第28-36页 |
·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主体间性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 第28-29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 | 第29-34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揭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第29-32页 |
·主体间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 第32-34页 |
·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积极意义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 第36-44页 |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线索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 | 第36-38页 |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 第38-44页 |
第五章 建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 第44-58页 |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 | 第44-45页 |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 | 第45-58页 |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5-48页 |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所坚持的基本理念 | 第48-52页 |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过程 | 第52-55页 |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基本方法 | 第55-58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