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GRE的压延塑化三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21页 |
| ·课题研究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基于OGRE的三维仿真技术 | 第9-18页 |
| ·OGRE引擎 | 第9-13页 |
| ·三维真实感图形技术 | 第13-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基于OGRE的三维可视化的发展现状 | 第18页 |
| ·压延塑化过程仿真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 2 基于新型双辊机的压延塑化过程 | 第21-28页 |
| ·新型双辊机 | 第21-22页 |
| ·新型双辊机的结构 | 第21页 |
| ·新型双辊机的特点 | 第21-22页 |
| ·压延塑化过程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 ·物料干燥过程 | 第22-23页 |
| ·物料塑化过程 | 第23-25页 |
| ·物料压延过程 | 第25页 |
| ·物料造粒过程 | 第25-26页 |
| ·设备的加工能力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基于粒子系统和碰撞检测的压延塑化过程仿真 | 第28-36页 |
| ·粒子系统 | 第28-30页 |
| ·粒子系统基本思想 | 第28-29页 |
| ·基于OGRE粒子脚本的动态对象的三维仿真 | 第29页 |
| ·基于分割物料思想的物料的三维仿真 | 第29-30页 |
| ·虚拟场景中的碰撞检测 | 第30-35页 |
| ·碰撞检测的常用算法 | 第30-31页 |
| ·OGRE中的碰撞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 ·压延塑化仿真中的碰撞检测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压延塑化三维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6-48页 |
| ·仿真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36页 |
| ·仿真系统的功能分析 | 第36-38页 |
| ·仿真系统的基本功能 | 第36页 |
| ·仿真系统的模块划分 | 第36-37页 |
| ·功能模块的相互关系 | 第37-38页 |
| ·场景构建模块的设计 | 第38-41页 |
| ·渲染窗口的设计 | 第38页 |
| ·仿真场景的设计 | 第38-39页 |
| ·模型场景树的设计 | 第39-40页 |
| ·交互控制观察角度的设计 | 第40-41页 |
| ·参数管理模块的设计 | 第41页 |
| ·数值计算模块的设计 | 第41-42页 |
| ·动画渲染模块的设计 | 第42-47页 |
| ·设备运转动画的设计 | 第43页 |
| ·物料加工动画的设计 | 第43-46页 |
| ·物料虚拟加工中的类关系 | 第46-47页 |
| ·动画状态控制的设计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压延塑化三维仿真系统的实现 | 第48-74页 |
| ·仿真系统的实现方案 | 第48-49页 |
| ·仿真系统的开发工具 | 第48-49页 |
| ·场景构建模块的实现 | 第49-56页 |
| ·渲染窗口的实现 | 第50-51页 |
| ·模型建立及导入 | 第51-53页 |
| ·仿真场景环境的实现 | 第53-54页 |
| ·交互控制观察角度的实现 | 第54-56页 |
| ·参数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56-59页 |
| ·参数管理模块的用户界面 | 第56-57页 |
| ·参数模块与其它模块间数据的传递 | 第57-59页 |
| ·数值计算模块的实现 | 第59-64页 |
| ·数值计算模块的用户界面 | 第59-62页 |
| ·数值计算模块的实现 | 第62-64页 |
| ·动画渲染模块的实现 | 第64-72页 |
| ·设备运转动画的实现 | 第64-66页 |
| ·动态水蒸气效果的实现 | 第66-67页 |
| ·物料切割成粒效果的实现 | 第67-68页 |
| ·加料口物料下落效果的实现 | 第68-69页 |
| ·物料包裹在辊筒上进行加工的实现 | 第69-70页 |
| ·虚拟加工过程的实现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6 系统运行效果及分析 | 第74-85页 |
| ·数值计算 | 第74-80页 |
| ·辊筒横压力 | 第75-76页 |
| ·辊筒塑化能力 | 第76-79页 |
| ·环模造粒机切粒长度 | 第79-80页 |
| ·三维仿真效果 | 第80-84页 |
| ·仿真系统主界面 | 第80页 |
| ·动画仿真效果 | 第80-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7 总结和展望 | 第85-87页 |
| ·总结 | 第85-86页 |
| ·展望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