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海上气象报告 | 第12-13页 |
·传统气象传真 | 第13-14页 |
·软件无线电 | 第14-15页 |
·目前国内外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短波气象相关通信的发展趋势 | 第16-21页 |
·船岸短波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短波无线电话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短波无线数据传输发展趋势 | 第19页 |
·短波电台的重要设计趋向 | 第19-21页 |
·课题说明与论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短波信号接收的硬件模块分析及设计 | 第22-34页 |
·基本通信系统的组成 | 第22-23页 |
·信息源 | 第22页 |
·发送设备 | 第22页 |
·传输媒介 | 第22页 |
·接收设备 | 第22-23页 |
·接受者 | 第23页 |
·短波气象信号的放大 | 第23-24页 |
·放大后的短波气象传真信号的滤波整形处理与分析 | 第24-25页 |
·放大后的短波气象传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与分析 | 第25-30页 |
·信号采样 | 第26页 |
·信号量化与编码 | 第26-28页 |
·实现数字化功能的常用器件ADC0809 | 第28-30页 |
·单片机对处理后气象信号的接收分析 | 第30-31页 |
·转换芯片MAX3232 的电压转换功能 | 第31-33页 |
·经单片机处理后信号的上位计算机的接收分析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串口通信的数据发送与接收分析 | 第34-43页 |
·MCS51 单片机的的串口通信 | 第34-39页 |
·串口通信的分类 | 第34-35页 |
·MCS51 单片机的串行口 | 第35-36页 |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 第36-38页 |
·串行数据通信的波特率 | 第38-39页 |
·上位计算机中的串口通信 | 第39-42页 |
·单文档接口(SDI)程序中使用控件 | 第40-41页 |
·在单文档接口(SDI)程序中初始化及打开接口 | 第41页 |
·串口事件处理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短波信号在MATLAB 中的分析 | 第43-52页 |
·短波信号中白噪声的时域、频域分析 | 第43-45页 |
·时域的抽样与截断 | 第43页 |
·频域的抽样与截断 | 第43-44页 |
·对连续非周期信号进行频域抽样就推出DFT 变换式 | 第44-45页 |
·短波气象传真信号的起始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 | 第45-48页 |
·短波气象传真信号在所设定的时间段内的时域、频域分析 | 第48-50页 |
·短波气象传真信号的结束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气象传真图像的还原与处理分析 | 第52-56页 |
·信号图像的还原算法 | 第52-53页 |
·传真天气图的图像二值化技术 | 第53-54页 |
·传真天气图的图像细化技术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设计方案的提出与分析和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69页 |
·方案一设计与分析说明 | 第56-60页 |
·方案一的总体硬件设计及实验设备选型 | 第56页 |
·方案一的硬件电路分析 | 第56-57页 |
·方案一的软件设计流程分析说明 | 第57-60页 |
·方案二设计与分析说明 | 第60-65页 |
·方案二的总体硬件设计及实验设备选型 | 第60页 |
·方案二的硬件电路分析 | 第60-61页 |
·方案二的软件设计流程分析说明 | 第61-65页 |
·实验结果图示分析说明 | 第65-68页 |
·短波气象传真信号的放大实验 | 第65-66页 |
·短波气象传真信号的滤波整形实验 | 第66页 |
·短波气象传真信号的数字化实验表示 | 第66-67页 |
·单片机基于串口通信的数据接收与发送实验 | 第67页 |
·上位计算机基于串口通信的数据接收与发送实验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