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综合评价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4页 |
·研究设计 | 第14-16页 |
第2章 风险投资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内涵与特征 | 第16-22页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内涵与特征 | 第16-18页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内涵 | 第16页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特征 | 第16-18页 |
·高校科研成果的可转化性 | 第16-17页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高收益性 | 第17页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高投入和高风险 | 第17-18页 |
·风险投资的概念与特征 | 第18-19页 |
·风险投资的概念 | 第18页 |
·风险投资的特征 | 第18-19页 |
·风险投资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 第19-22页 |
·满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融资需求 | 第19-20页 |
·促使高校科研工作增强市场意识 | 第20页 |
·介入创业企业经营管理,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进程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风险投资参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 | 第22-31页 |
·我国风险投资参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基本情况 | 第22-27页 |
·高等学校R&D活动 | 第22-23页 |
·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状况 | 第23-26页 |
·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情况 | 第26-27页 |
·我国风险投资参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 | 第27-31页 |
·我国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 | 第27-28页 |
·风险投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健全 | 第27页 |
·风险投资急需专业人才 | 第27-28页 |
·高校科研成果的可转化性偏低 | 第28-30页 |
·缺乏鼓励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机制 | 第28-29页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产权不明晰 | 第29页 |
·高校核心技术人员很难全身心参与创业 | 第29-30页 |
·我国缺乏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机构,转化渠道不通畅 | 第30-31页 |
第4章 发达国家运用风险投资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经验与教训 | 第31-50页 |
·剑桥科技园区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教训 | 第31-36页 |
·剑桥科技园区发展概况 | 第31-32页 |
·剑桥科技园区的经验与教训 | 第32-36页 |
·政府政策刺激了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壮大 | 第33页 |
·英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不成熟 | 第33-35页 |
·剑桥大学应用研究较少,科研成果的可转化性不高 | 第35-36页 |
·波士顿128号公路地区的基本情况和成功经验 | 第36-43页 |
·波士顿128号公路地区发展概况 | 第36-37页 |
·风险投资推动MIT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 | 第37-43页 |
·美国良好的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制度环境 | 第37-38页 |
·美国在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上的创新性政策变革 | 第38-40页 |
·MIT历史悠久的应用研究活动及与企业合作的传统 | 第40页 |
·波士顿风险投资行业与MIT的紧密联系 | 第40-42页 |
·MIT技术转移机构的有效运作 | 第42-43页 |
·美国硅谷地区的基本情况和成功经验 | 第43-50页 |
·硅谷发展概况 | 第43-44页 |
·高校与风险投资在硅谷创新体系中的关键地位 | 第44-46页 |
·风险投资推动斯坦福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 | 第46-50页 |
·风险投资企业资本实力雄厚,敢于承担投资风险 | 第46-47页 |
·评估和筛选制度严格,企业间注重信息共享 | 第47-48页 |
·投资经理专业性极强,社会资源丰富 | 第48-50页 |
第5章 发达国家的案例对我国的启示 | 第50-57页 |
·建立健全风险投资行业的激励和运行机制 | 第50-53页 |
·完善风险投资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 第50-53页 |
·加快培养和引进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 第53页 |
·建立健全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与激励机制 | 第53-56页 |
·深入改革高校科研管理和评估体制 | 第53-55页 |
·设立规范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的法律法规 | 第55-56页 |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