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1 遗传多样性概念、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第14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 第15-17页 |
·形态标记 | 第15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5-16页 |
·生化标记 | 第16页 |
·DNA分子标记 | 第16-17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取样方法 | 第17-18页 |
2 老芒麦的遗传多样性及育种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老芒麦的地理分布与分类地位 | 第18-19页 |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形态和农艺性状水平 | 第19-20页 |
·细胞学水平 | 第20页 |
·蛋白质水平 | 第20-21页 |
·DNA分子水平 | 第21-22页 |
·老芒麦在麦类作物遗传改良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老芒麦育种概况 | 第23页 |
3 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老芒麦野生种质的形态和农艺性状多样性研究 | 第25-32页 |
1 引言 | 第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6页 |
·播种及移栽 | 第26-27页 |
·形态学性状测量 | 第27页 |
·农艺性状测量 | 第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形态及农艺性状测定结果 | 第28-29页 |
·老芒麦种质的聚类分析 | 第29-30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0-31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老芒麦种质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2-41页 |
1 引言 | 第32-3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植物材料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5页 |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醇溶蛋白多态性 | 第35-36页 |
·相似性系数 | 第36-37页 |
·供试种质间的聚类分析 | 第37-38页 |
·不同地理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 | 第38-39页 |
·地理类群的聚类分析 | 第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利用SRAP标记研究老芒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第41-56页 |
1 引言 | 第41-4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植物材料 | 第42-44页 |
·DNA提取 | 第44页 |
·SRAP扩增 | 第44-45页 |
·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SRAP分析 | 第46-48页 |
·种质间的遗传相似性 | 第48-50页 |
·聚类系统树和主向量分析(PCA)对种质的划分 | 第50-51页 |
·老芒麦地理类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老芒麦地理类群的聚类分析 | 第52-53页 |
4 讨论 | 第53-56页 |
·SRAP标记的多态性和变异 | 第53-55页 |
·供试种质间及其地理类群间的遗传关系 | 第55页 |
·供试种质间及其地理类群间的遗传关系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利用ISSR标记评价青藏高原东南部老芒麦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56-69页 |
1 引言 | 第56-5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7-61页 |
·植物材料 | 第57-58页 |
·DNA提取和ISSR扩增 | 第58-60页 |
·数据分析 | 第60-6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ISSR多态性 | 第61-62页 |
·群体遗传结构 | 第62-64页 |
·种群间的亲缘关系 | 第64-65页 |
4 讨论 | 第65-69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65-66页 |
·群体遗传结构 | 第66-68页 |
·保护遗传学意义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利用RAPD标记分析青藏高原东南部老芒麦居群的遗传结构 | 第69-84页 |
1 引言 | 第69-7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0-74页 |
·植物材料 | 第70-71页 |
·DNA提取和RAPD扩增 | 第71-73页 |
·数据分析 | 第73-74页 |
3 结果 | 第74-80页 |
·RAPD多态性及居群内遗传多样性 | 第74-76页 |
·基于RAPD和ISSR的基因多样性的比较 | 第76-77页 |
·居群遗传结构 | 第77-78页 |
·居群间的亲缘关系 | 第78-80页 |
4 讨论 | 第80-84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80-81页 |
·居群遗传结构 | 第81-83页 |
·保护生物学意义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