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0页 |
·铁路建设与生态问题 | 第9页 |
·铁路边坡特点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国内外植被护坡发展历程 | 第10-13页 |
·国外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国内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护坡植物配置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草本混播 | 第13-14页 |
·灌草混播 | 第14页 |
·禾本科与豆科混播 | 第14-15页 |
·乔灌草混播 | 第15页 |
·护坡植被区划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护坡植物种类选型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草本护坡植物的选择 | 第16-20页 |
·灌木护坡植物的选择 | 第20-21页 |
·藤本护坡植物的选择 | 第21页 |
·铁路护坡植物种类选型及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植物选型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对坡面群落演替规律认识不足 | 第22页 |
·铁路护坡植物种类选型及配置的发展趋势 | 第22页 |
3 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部分铁路、公路边坡边坡植被防护现场调研 | 第23页 |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研究 | 第23页 |
·不同区域护坡植物选择研究 | 第23页 |
·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合理配置模式研究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现场边坡护坡植物状况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护坡植物配置模式研究方法 | 第24页 |
·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区划的研究方法 | 第24页 |
·建立铁路边坡防护植物资源库的具体方法 | 第24-25页 |
5 研究过程与结论 | 第25-64页 |
·我国部分铁路、公路边坡植被防护现场调研 | 第25-43页 |
·泛亚铁路玉(溪)蒙(自)段现场调查情况 | 第25-27页 |
·渝(重庆)怀(化)铁路 | 第27-28页 |
·内(江)昆(明)铁路 | 第28-30页 |
·襄(樊)石(门)铁路 | 第30-31页 |
·西(安)南(京)铁路 | 第31-32页 |
·洛(阳)湛(江)铁路 | 第32-33页 |
·沾(益)昆(明)铁路 | 第33-34页 |
·京珠高速湖北南段 | 第34-35页 |
·临长高速公路 | 第35-36页 |
·京珠高速长来段 | 第36-38页 |
·耒宜高速公路 | 第38-39页 |
·梧州市区路堑边坡及边坡绿化现状 | 第39-40页 |
·老207国道(梧州-旺甫段)路堑边坡及边坡绿化现状 | 第40-41页 |
·梧信二级公路路堑边坡及边坡绿化现状 | 第41页 |
·南梧公路(梧州-林水段)路堑边坡及边坡绿化现状 | 第41-42页 |
·岑容一级公路路堑边坡及边坡绿化现状 | 第42-43页 |
·调研总结 | 第43-45页 |
·乡土植物有明显护坡优势 | 第43页 |
·复合配置效果明显 | 第43-44页 |
·草坪用草的不足 | 第44页 |
·植被防护与工程防护结合效果更佳 | 第44页 |
·边坡对防护植物的要求 | 第44-45页 |
·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合理配置模式研究 | 第45-49页 |
·我国铁路护坡植物配置原理 | 第45-47页 |
·我国铁路护坡植物配置模式 | 第47-49页 |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研究与铁路护坡植物资源库建立 | 第49-64页 |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的主要依据 | 第49-55页 |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的原则 | 第55-56页 |
·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区划的研究方法 | 第56-57页 |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结论及建立各区域铁路护坡植物资源库 | 第57-64页 |
6 结论总结与讨论 | 第64-67页 |
·结论总结 | 第64-65页 |
·铁路边坡植被防护合理配置模式 | 第64-65页 |
·铁路护坡植物区划 | 第65页 |
·不同区域铁路护坡植物资源库 | 第65页 |
·讨论 | 第65-67页 |
·应深入研究护坡植物的适宜性研究 | 第65页 |
·加强野生植物的人工驯化与培育 | 第65-66页 |
·需建立铁路边坡植被防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第66页 |
·科学制订各阶段的具体措施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