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现有研究评价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结构及主要观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公共政策质量与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理论阐释 | 第17-22页 |
| ·公共政策质量 | 第17-18页 |
| ·公共政策执行力 | 第18-20页 |
| ·公共政策质量与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关系 | 第20-22页 |
| ·公共政策质量是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 | 第20-21页 |
|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评价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检验标准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公共政策质量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途径与形式 | 第22-27页 |
| ·政治可行性 | 第22-23页 |
| ·界定明确性 | 第23页 |
| ·技术可行性 | 第23-24页 |
| ·资源的配套与支撑 | 第24-25页 |
| ·价值的选择与取向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公共政策质量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 第27-38页 |
| ·公共政策质量评价标准 | 第27-33页 |
| ·合法化标准 | 第28页 |
| ·效益标准 | 第28-29页 |
| ·效率标准 | 第29-30页 |
| ·回应度标准 | 第30-31页 |
| ·社会价值标准 | 第31-33页 |
| ·公共政策质量评价方法 | 第33-38页 |
| ·定量、定性及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 ·对比评价方法 | 第34-36页 |
| ·影子控制法(判断方法)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理论思考 | 第38-49页 |
| ·全面把握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 | 第38-40页 |
| ·理性化原则 | 第38-39页 |
| ·规范化原则 | 第39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39-40页 |
| ·完善公共政策的制定体制 | 第40-41页 |
|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制定政策的权限 | 第40-41页 |
| ·调整机构间职权划分 | 第41页 |
|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 | 第41页 |
| ·优化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 | 第41-43页 |
| ·促进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透明 | 第43-45页 |
| ·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公共政策制定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念 | 第44页 |
| ·进一步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提高决策透明度 | 第44页 |
| ·进一步扩大基层直接民主 | 第44-45页 |
|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机制,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 第45页 |
| ·努力营造有利于公民参与的现代政治文化环境,培养公民参与的能力 | 第45页 |
| ·科学运用各种公共政策制定手段与方法 | 第45-46页 |
| ·完善公共政策制定的监督机制 | 第46-49页 |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