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

不同禾本科牧草在干旱胁迫和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导言第13-26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5-19页
   ·植物的抗旱性研究第19-21页
     ·渗透调节物质与植物抗旱性第20页
     ·保护酶活性及膜质过氧化与植物的抗旱性第20-21页
     ·叶绿素及叶绿素荧光与植物的抗旱性研究第21页
   ·植物的耐寒性第21-24页
     ·根系渗透调节物质、营养物质与植物的耐寒性第23页
     ·保护酶活性及膜质过氧化与植物的耐寒性第23-24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4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24-25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5-26页
     ·研究思路第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26-32页
   ·试验材料第26-27页
   ·试验设计第27页
     ·抗旱试验设计第27页
     ·耐寒性试验设计第27页
   ·测定方法第27-30页
     ·萎蔫系数测定第27页
     ·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第27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第27-28页
     ·植物叶片保水力和失水率的测定第28页
     ·酶液的制备第28页
     ·SOD 活性的测定第28-29页
     ·CAT 活性的测定第29页
     ·POD 活性的测定第29页
     ·MDA 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30页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第30页
   ·综合评价第30-31页
     ·变异系数第30页
     ·隶属函数评价第30-31页
     ·因子分析评价第31页
   ·数据处理第31-32页
第三章 牧草抗旱性结果与分析第32-44页
   ·牧草抗旱性各参数的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不同草种叶片保水力分析第32-33页
     ·不同草种的表征永久萎蔫系数(APWI)第33页
     ·干旱胁迫下对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干旱胁迫下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34-36页
     ·干旱胁迫下对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影响第36-37页
     ·干旱胁迫下MDA 含量的变化第37页
     ·干旱胁迫下SOD 活性的变化第37-38页
     ·干旱胁迫下CAT 的变化第38-39页
     ·干旱胁迫POD 的变化第39页
   ·牧草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第39-40页
     ·各抗旱指标的权重系数第39-40页
     ·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第40页
   ·牧草抗旱性的因子分析第40-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牧草耐寒性结果与分析第44-54页
   ·牧草耐寒性各参数的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不同草种的返青率第44页
     ·低温胁迫下各草种根系中MDA 含量的动态变化第44-45页
     ·低温胁迫下各草种根系中SOD 活性的动态变化第45-46页
     ·低温胁迫下各草种根系中POD 活性的动态变化第46页
     ·低温胁迫下各草种根系中CAT 活性的动态变化第46-47页
     ·低温胁迫下各草种根系中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第47-48页
     ·低温胁迫下各草种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第48页
     ·低温胁迫下各草种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第48-49页
   ·牧草耐寒性的综合评价第49-50页
     ·各耐寒指标的权重系数第49页
     ·运用隶属函数法对牧草耐寒性的评价第49-50页
   ·牧草耐寒性的因子分析第50-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牧草抗旱耐寒性综合分析第54-59页
   ·渗透调节物质与牧草抗旱耐寒性的关系第54-55页
   ·MDA 含量与牧草抗旱耐寒性的关系第55-56页
   ·保护酶活性与牧草抗旱耐寒性的关系第56-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第59-61页
   ·讨论第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大麦品种(系)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下一篇:模拟降雨量下微集水种植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