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2页 |
1 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 | 第11-15页 |
·生防细菌产生的拮抗物质 | 第12-14页 |
·拮抗细菌生防作用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展望 | 第14-15页 |
2 细菌的分类鉴定 | 第15-21页 |
·传统的纯培养物鉴定方法 | 第15-17页 |
·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 | 第17页 |
·16SrRNA序列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其它分子鉴定方法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3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51页 |
实验一、生防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22-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6-32页 |
·细菌菌株的分离 | 第26-27页 |
·拮抗菌株的筛选 | 第27-28页 |
·菌株B_(13)抑菌活力的稳定性 | 第28页 |
·菌株B_(13)抗菌谱及抑菌活力 | 第28-29页 |
·菌株B_(13)培养时间对其抑菌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靶标菌菌丝变化观察 | 第30页 |
·菌株B_(13)的鉴定 | 第30-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实验二、菌株B_(13)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4-4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35页 |
·材料 | 第34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34页 |
·拮抗活性测定 | 第34页 |
·不同碳源对菌株B_(13)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氮源对菌株B_(13)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5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35-39页 |
·不同碳源对菌株生长及产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氮源对菌株生长及产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36-39页 |
3 讨论 | 第39-41页 |
实验三、菌株B_(13)抗菌物质的初步研究 | 第41-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7页 |
·材料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发酵上清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7-48页 |
·粗提液的制备 | 第48页 |
·硫酸铵饱和度的选择 | 第48页 |
·嗜铁素活性检测 | 第48-49页 |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49页 |
·Sephadex G75凝胶过滤色谱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1页 |
第三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B_(13)的16SrDNA序列及其比对结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