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VSAT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卫星通信概述 | 第8-10页 |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 第8页 |
·卫星通信工作频段 | 第8-9页 |
·卫星通信接收系统的噪声 | 第9-10页 |
第二章 信道编码概述 | 第10-16页 |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 | 第10-11页 |
·香农公式 | 第11页 |
·信道编码 | 第11-14页 |
·编码增益 | 第13页 |
·构造好码 | 第13-14页 |
·信道编码的分类 | 第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三章 DVB-S系统关键技术 | 第16-22页 |
·DVB-S系统架构 | 第16-17页 |
·信源编码和复用 | 第16-17页 |
·信道编码和数字调制 | 第17页 |
·数字调制技术 | 第17页 |
·DVB-S中的信道编码 | 第17-20页 |
·外码一RS码 | 第19-20页 |
·交织与去交织 | 第20页 |
·内码—删除型卷积码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四章 DVB-S2关键技术 | 第22-34页 |
·DVB-S2简介 | 第22页 |
·DVB-S2关键技术 | 第22-29页 |
·灵活的输入接口匹配 | 第22-23页 |
·调制技术 | 第23-24页 |
·前向纠错能力 | 第24-27页 |
·自适应编码调制ACM | 第27-28页 |
·滚降因子 | 第28-29页 |
·DVB-S2的信号处理流程 | 第29-32页 |
·输入模式与传输流匹配部分 | 第30页 |
·前向纠错编码 | 第30-31页 |
·编码符号影射部分 | 第31页 |
·物理帧编码部分 | 第31-32页 |
·信号调制部分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五章 DVB-S2与DVB-S比较 | 第34-37页 |
·载噪比以及信道容量的对比 | 第34页 |
·接收门限比较 | 第34-35页 |
·卫星转发器应用方面对比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六章 VSAT网络简介 | 第37-44页 |
·系统简介 | 第37-38页 |
·系统组成 | 第38-39页 |
·主站 | 第38页 |
·VSAT小站 | 第38页 |
·卫星转发器 | 第38-39页 |
·组网方式 | 第39页 |
·星状结构的VAST网 | 第39页 |
·网状结构的VAST网 | 第39页 |
·混合结构的VAST网 | 第39页 |
·VSAT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9-41页 |
·外向(OutBound)传播 | 第40页 |
·内向(Inbound)传输 | 第40-41页 |
·VSAT网络的主要特点 | 第41-42页 |
·VSAT网络的优势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七章 基于DVB-S2的应急卫星通信网研究 | 第44-57页 |
·应急通信网网络平台主要功能 | 第44-45页 |
·应急通信网网络平台应用分析 | 第45页 |
·应急通信网网络的选择 | 第45-46页 |
·应急通信网的设计原则 | 第46页 |
·网络规模及技术体制设计 | 第46-53页 |
·应急通信网的网络组成 | 第46-49页 |
·应急通信网网络拓扑结构 | 第49-50页 |
·网络管理系统 | 第50-53页 |
·应急通信网中地球站设计 | 第53-56页 |
·中心站 | 第54页 |
·远端站 | 第54-55页 |
·远端站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