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号信令监测系统在移动网络中的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来源 | 第10页 |
| ·七号信令网维护面临的困境 | 第10-11页 |
| ·预解决的问题 | 第11-12页 |
| ·信令监测系统目前的应用状况 | 第12-13页 |
| ·公共电话网(PSTN)上的应用 | 第12-13页 |
| ·智能网 | 第13页 |
| ·天津移动七号信令网及监测系统的现状 | 第13-16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组成 | 第16-17页 |
| 第2章 七号信令网及协议 | 第17-29页 |
| ·信令网的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 ·信令网的基本组成部件 | 第17页 |
| ·工作方式 | 第17-18页 |
| ·信令路由 | 第18-19页 |
| ·七号信令网的功能级结构 | 第19-22页 |
| ·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 | 第19-20页 |
| ·信令链路功能级 | 第20页 |
| ·信令网功能级 | 第20-21页 |
| ·用户级 | 第21-22页 |
| ·七号信令协议主要内容 | 第22-27页 |
| ·信号单元格式 | 第22-24页 |
| ·电话用户部分TUP | 第24页 |
|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 第24-26页 |
| ·事务处理部分TCAP | 第26页 |
| ·移动应用部分MAP | 第26-27页 |
| ·七号信令网和OSI之间的对应关系 | 第27页 |
| ·七号信令网和话路网的对应关系 | 第27-29页 |
| 第3章 七号信令监测系统的结构 | 第29-35页 |
| ·七号信令网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29-32页 |
| ·信令接入部分 | 第29-30页 |
| ·信令采集部分 | 第30页 |
| ·数据处理部分 | 第30-31页 |
| ·应用部分 | 第31页 |
| ·网络部分 | 第31-32页 |
| ·监测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 第32-35页 |
| ·数据采集处理层 | 第32-33页 |
| ·数据处理层 | 第33页 |
| ·应用层 | 第33-35页 |
| 第4章 七号信令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35-43页 |
| ·系统监测功能 | 第35-39页 |
| ·网络状态实时监视 | 第35页 |
| ·网络性能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 ·呼叫追踪 | 第37-39页 |
| ·系统业务分析功能 | 第39-43页 |
| 第5章 七号信令监测系统的应用 | 第43-51页 |
| ·爱立信HLR的鉴权集的修改 | 第43-44页 |
| ·LSTP1和LSTP2之间异常信令流量的消失 | 第44-45页 |
| ·冗余信令流程的修改 | 第45-47页 |
| ·网络接通率降低问题定位及解决 | 第47页 |
| ·非法话务转接的识别 | 第47-49页 |
| ·天津GS7与北京SCP参数配合的修正 | 第49页 |
| ·利用监测系统实现5分钟粒度的网络实时监控 | 第49页 |
| ·错误信令流程的修改 | 第49-51页 |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1-54页 |
| ·论文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51页 |
| ·总结及展望 | 第51-54页 |
| ·信令监测系统应用研究——网络运维支撑类 | 第51-52页 |
| ·信令监测系统应用研究——新业务开发类 | 第52-53页 |
| ·信令监测系统技术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