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奥运会对主办城市开放空间建设的推动作用 | 第8-9页 |
| ·2008北京奥运会概述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2 城市开放空间概述 | 第12-18页 |
| ·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及界定 | 第12-13页 |
| ·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 | 第12-13页 |
| ·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绿地 | 第13页 |
| ·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与特性 | 第13-15页 |
| ·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 | 第13-15页 |
| ·对城市环境的作用 | 第14页 |
| ·对城市景观的作用 | 第14页 |
| ·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 第14-15页 |
| ·城市开放空间的特性 | 第15页 |
| ·城市开放空间的类型 | 第15-16页 |
| ·城市开放空间的布局结构模式 | 第16-18页 |
| 3 北京城市开放空间概述 | 第18-28页 |
| ·北京城市开放空间的历史发展沿革 | 第18-19页 |
| ·申奥前北京城市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申奥后北京城市开放空间相关规划 | 第20-23页 |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 第20-22页 |
| ·北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5-2010) | 第22-23页 |
| ·北京城市开放空间相关奥运政策文件 | 第23-26页 |
| ·"新北京·新奥运"奥运城市绿化行动计划,2002 | 第23-24页 |
|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2002 | 第24-25页 |
| ·奥运绿化十大工程,2003 | 第25页 |
| ·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05 | 第25-26页 |
| ·初步构建北京城市开放空间网络 | 第26-28页 |
| 4 奥运赛时景观概述 | 第28-34页 |
| ·北京奥运会景观 | 第28-30页 |
| ·奥运会赛时花卉布置 | 第30-34页 |
| 5 北京奥运会期间城市开放空间个案调查分析 | 第34-52页 |
| ·永定门公园 | 第34-37页 |
| ·具有人文关怀的多样化空间 | 第35页 |
| ·历史文脉的延续 | 第35-36页 |
| ·中轴御道铺装 | 第35页 |
| ·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 | 第35-36页 |
| ·丰富的植物造景 | 第36页 |
| ·人的休憩活动 | 第36-37页 |
| ·特色与不足 | 第37页 |
| ·北二环"绿色城墙" | 第37-41页 |
| ·硬质景观体现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 | 第38-39页 |
| ·植物造景体现老北京文化 | 第39-40页 |
| ·与城市主干道界面区分及可识别性 | 第40-41页 |
| ·独特的场所精神 | 第41页 |
| ·特色与不足 | 第41页 |
| ·地坛园外园 | 第41-45页 |
| ·对城市环境的改善 | 第42-43页 |
| ·历史文脉与场所特征 | 第43-44页 |
| ·受欢迎的体育运动空间 | 第44页 |
| ·特色与不足 | 第44-45页 |
| ·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公园 | 第45-50页 |
| ·公园景观分区 | 第45-47页 |
| ·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 第47-48页 |
| ·人文关怀 | 第48-49页 |
| ·人的游憩活动 | 第49-50页 |
| ·特色与不足 | 第50页 |
| ·前门大街 | 第50-52页 |
| ·浓郁的老北京特色 | 第50-51页 |
| ·街道建筑 | 第50页 |
| ·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 | 第50页 |
| ·铺装 | 第50-51页 |
| ·植物景观与人的活动 | 第51页 |
| ·特色与不足 | 第51-52页 |
| 6 结论 | 第52-70页 |
| ·奥运理念下北京城市开放空间的变化 | 第52-58页 |
| ·"绿色奥运"在北京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体现 | 第52-54页 |
| ·强调生态优先的转变 | 第52页 |
| ·硬质材料本土化 | 第52页 |
| ·硬质材料环保化 | 第52-53页 |
| ·植物材料乡土化 | 第53-54页 |
| ·"人文奥运"在北京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体现 | 第54-57页 |
| ·历史文脉的延续—传统与现代并存 | 第54-55页 |
| ·塑造独特的场所精神 | 第55-56页 |
| ·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 | 第56-57页 |
| ·"科技奥运"在北京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体现 | 第57-58页 |
| ·完善北京城市开放空间网络的建议 | 第58-60页 |
| ·奥运赛时景观特色总结 | 第60-68页 |
| ·北京奥运会景观的特色 | 第60-64页 |
| ·北京奥运会景观的实施手法 | 第60-62页 |
| ·北京奥运会景观的文化性 | 第62-63页 |
| ·北京奥运会景观的赛后利用 | 第63-64页 |
| ·奥运会赛时花卉布置 | 第64-68页 |
| ·奥运赛时花卉布置形式 | 第64-67页 |
| ·奥运花卉的特色 | 第67-68页 |
| ·奥运花卉的赛后利用 | 第68页 |
| ·结语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个人简介 | 第74-75页 |
| 导师简介 | 第75-76页 |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