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饲用小麦营养价值评定及其聚类分析和变异度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一章 综述第16-48页
 1 小麦概况第16-20页
   ·小麦的起源和结构第16页
   ·小麦的品种和分类第16-17页
   ·饲用小麦的概念第17页
   ·小麦的产量及供需状况第17-20页
 2 饲用粮的需求预测及其供需状况第20-24页
   ·我国饲料用粮现状及中长期需求的预测第20-22页
   ·我国主要饲料能量原料情况分析第22-23页
   ·饲用小麦的供需情况分析第23-24页
 3 饲用小麦在动物营养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第24-32页
   ·饲用小麦的营养学特性第24-26页
   ·饲用小麦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第26-30页
   ·饲用小麦理化指标与营养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第30-31页
   ·限制饲用小麦在饲料中应用的主要因素第31-32页
 4 影响饲用小麦营养价值变异的因素第32-41页
   ·小麦品种对饲用小麦营养价值的影响第33页
   ·生长条件对饲用小麦营养价值的影响第33-34页
   ·小麦品种与生长环境的交互作用对饲用小麦营养价值的影响第34-35页
   ·小麦储藏时间与条件对饲用小麦营养价值的影响第35-36页
   ·小麦的物理形态对饲用小麦营养价值的影响第36-37页
   ·小麦的化学组成对饲用小麦营养价值的影响第37-40页
   ·实验动物对饲用小麦营养价值的影响第40-41页
 5 饲料原料基础数据库的研究现状第41-48页
   ·饲料原料数据库体系的发展概况第41-43页
   ·影响饲料基础数据变异的主要原因第43-46页
   ·完善饲料原料基础数据库的重大意义第46-48页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设计方案第48-51页
 1 目前饲用小麦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48页
 2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8-49页
 3 本试验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案第49-51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第51-124页
 试验一 我国饲用小麦理化指标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和变异度研究第51-7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页
   ·饲用小麦的采集与预处理第52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52页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64页
   ·不同省份饲用小麦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异度分析及变化趋势第52-57页
   ·不同省份饲用小麦主要理化指标的方差分析第57-64页
   ·我国饲用小麦主要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第64页
  3 讨论第64-69页
   ·饲用小麦主要理化指标变异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第64-68页
   ·饲用小麦主要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第68-69页
  4 结论第69-70页
 试验二 饲用小麦营养指标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和变异度研究第70-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1页
   ·饲用小麦的采集与预处理第71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71页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第7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1-82页
   ·不同省份饲用小麦主要营养指标的变异度分析及变化趋势第71-77页
   ·不同省份饲用小麦主要营养指标的方差分析第77-82页
   ·我国饲用小麦主要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82页
  3 讨论第82-87页
   ·饲用小麦主要营养指标变异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第82-86页
   ·饲用小麦中主要营养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第86-87页
  4 结论第87-89页
 试验三 我国饲用小麦理化与营养指标的聚类分析研究第89-9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0-91页
   ·饲用小麦的采集与预处理第90页
   ·数据来源第90页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第90-9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1-94页
   ·聚类结果第91-94页
   ·类间各指标方差分析第94页
  3 讨论第94-97页
  4 结论第97-98页
 试验四 饲用小麦肉仔鸡代谢能的测定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第98-12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9-102页
   ·试验动物与分组第99页
   ·试验日粮第99-100页
   ·饲养管理方式第100页
   ·试验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100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100-101页
   ·计算公式及数据处理第101-10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2-115页
   ·肉仔鸡性别对饲用小麦表观代谢能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的影响第102页
   ·不同产地饲用小麦肉仔鸡AME 的方差分析第102-105页
   ·饲用小麦不同理化指标和营养指标与AMEn 的相关性分析第105-114页
   ·不同聚类间AMEn 的比较分析第114-115页
  3 讨论第115-123页
   ·表观代谢能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第115-116页
   ·饲用小麦理化、营养指标对AME 及AMEn 的预测模型第116-117页
   ·影响饲用小麦表观代谢能变异的因素第117-123页
  4 结论第123-124页
第四章 结论第124-125页
 1 主要结论第124页
 2 创新点第124页
 3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作者简历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北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健康评价
下一篇:延长水稻种子室温贮藏寿命的生物学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