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论文--原子物理学论文

高电荷态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势能沉积及其溅射出的粒子能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4页
第一章 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机理第14-24页
     ·经典过垒模型(Classical Over-Barrier Model)第15-18页
     ·电子缺陷模型(Defect Mediated)第18-20页
     ·动能辅助势能溅射模型(Kinetically Assisted Potential Sputtering)第20-21页
     ·库仑爆炸模型(Coulomb Explosions Model)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4页
第二章 高电荷态离子源第24-29页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ECRIS)第25-26页
     ·电子束离子阱(EBIT)第26-28页
 参考文献第28-29页
第三章 Ar~(q+)在HOPG上产生纳米结构研究第29-40页
   ·Ar~(q+)离子辐照实验第29-36页
     ·实验过程第29-30页
     ·实验仪器第30-35页
     ·靶样品的制备第35-36页
   ·Ar~(q+)离子轰击HOPG得到的图像和实验数据第36-39页
     ·HOPG样品的SPM二维和三维图像第37-38页
     ·Ar~(q+)离子轰击HOPG形成的纳米丘的高度和直径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0页
第四章 HCI在固体靶表面的势能沉积份额第40-55页
   ·利用库仑爆炸模型得到势能沉积及正电荷区性质第40-44页
   ·Ar~(q+)(q=8,9)离子轰击HOPG形成纳米丘体积与动能和势能的关系第44-46页
   ·高电荷态离子轰击不同靶得到的H/L值及原因分析第46-47页
   ·高电荷态离子在不同靶中的势能沉积份额第47-52页
     ·Xe~(q+)和Ar~(q+)轰击CaF_2和HOPG所沉积的势能份额第47-49页
     ·Xe~(q+)轰击CaF_2(111)所沉积的势能份额第49-51页
     ·I~(q+)轰击Si(111)-(7×7)靶所沉积的势能份额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第五章 高电荷态离子U~(92+)轰击含氘靶溅射出的氘粒子动能的模拟研究第55-69页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55-60页
     ·研究意义第55-56页
     ·现有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方法第56-60页
   ·U~(92+)轰击含氘靶溅射出的氘粒子动能和各个参数的关系第60-63页
   ·U~(92+)轰击含氘靶溅射出的氘粒子达到最大动能所需要的时间第63-64页
   ·U~(92+)轰击含氘靶产生库仑爆炸形成的正电荷区的温度和压强第64-65页
   ·小结第65-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69-72页
     ·总结第69-70页
     ·展望第70-72页
     ·高电荷态离子轰击石墨产生类金刚石的研究第70-71页
     ·高电荷态离子轰击产生核聚变条件的研究第71-72页
第七章 论文发表情况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性复合载体的制备及其固定化脂肪酶研究
下一篇:参数梯度分布介质中螺旋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