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盆地东部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9-15页 |
| ·概述 | 第9-10页 |
|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技术路线、完成工作量及成果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地理地质概况 | 第15-41页 |
| ·研究区地理概况 | 第15-16页 |
| ·地质背景 | 第16-30页 |
| ·地层 | 第18-25页 |
| ·构造 | 第25-27页 |
| ·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 | 第26页 |
| ·澜沧江断裂带 | 第26页 |
| ·兰坪—思茅断裂带 | 第26-27页 |
| ·维西—乔后断裂带 | 第27页 |
| ·岩浆岩 | 第27-29页 |
| ·印支期-燕山期晚三叠世岩浆岩 | 第27-28页 |
| ·喜山期岩浆岩 | 第28页 |
| ·脉岩 | 第28-29页 |
| ·变质岩 | 第29-30页 |
| ·遥感、物探、化探、矿产等资料的收集与初步应用 | 第30-33页 |
| ·遥感图像解译及初步应用 | 第30页 |
| ·物探成果及初步应用 | 第30-32页 |
| ·化探成果及初步应用 | 第32-33页 |
| ·矿产勘查成果及初步应用 | 第33页 |
| ·研究区基本构造特征 | 第33-35页 |
| ·兰坪盆地演化和逆冲推覆形成分布 | 第35-41页 |
| ·兰坪盆地演化 | 第35页 |
| ·兰坪盆地逆冲推覆形成分布 | 第35-39页 |
| ·兰坪盆地逆冲推覆构造时空特点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兰坪盆地东部逆冲推覆构造 | 第41-57页 |
| ·兰坪盆地东部逆冲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 第41-52页 |
| ·研究区主干剖面分析 | 第45页 |
| ·逆冲推覆断层形成及演化 | 第45-46页 |
| ·推覆界面展布特征 | 第46-47页 |
| ·原地系统特征 | 第47页 |
| ·逆冲岩片特征(外来系统特征) | 第47页 |
| ·兰坪盆地东部逆冲推覆带中的推覆体来源 | 第47-48页 |
| ·断层破碎带特征 | 第48-51页 |
| ·飞来峰 | 第51-52页 |
| ·兰坪盆地东部推覆体运动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 第52-55页 |
| ·兰坪盆地东部逆冲断层推覆方向、距离与时代 | 第52-54页 |
| ·运动学模式及形成机制 | 第54-55页 |
| ·总结 | 第55-57页 |
| 第四章 兰坪盆地东部典型多金属矿床的控矿特征 | 第57-73页 |
| ·金顶矿区 | 第57-61页 |
| ·金顶矿区基本地质特征 | 第58-59页 |
| ·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特征 | 第59页 |
| ·逆冲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 | 第59-61页 |
| ·水晶坡矿区 | 第61-64页 |
| ·水晶坡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 | 第61-62页 |
| ·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特征 | 第62-63页 |
| ·逆冲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 | 第63-64页 |
| ·老君山矿区 | 第64-67页 |
| ·老君山矿区基本地质特征 | 第65-66页 |
| ·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特征 | 第66-67页 |
| ·逆冲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 | 第67页 |
| ·弥沙井文华矿区 | 第67-71页 |
| ·文华矿区基本地质特征 | 第68-69页 |
| ·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特征 | 第69-70页 |
| ·逆冲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 | 第70-71页 |
| ·其它矿点、矿化带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逆冲推覆控矿模式及找矿远景区分析 | 第73-79页 |
| ·成矿作用研究以及成矿模式 | 第73-75页 |
| ·研究区成矿作用研究 | 第73-75页 |
| ·研究区逆冲推覆构造控矿模式 | 第75页 |
| ·远景区划分依据 | 第75-76页 |
| ·成矿远景分析 | 第76-7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9-81页 |
| ·主要结论分析 | 第79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7页 |
| 附录B 附图 | 第87-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