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0页 |
二、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概述 | 第13-19页 |
一、国外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二、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一) 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和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二)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我国发展的两个阶段 | 第16-17页 |
三、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历史功绩和现状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性质探究 | 第19-30页 |
一、保证保险的概念和类别 | 第19-21页 |
(一) 保证保险的定义 | 第19-20页 |
(二) 关于保证保险的分类 | 第20-21页 |
二、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特征分析 | 第21-24页 |
(一)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的模式介绍 | 第21-22页 |
(二)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法律特征 | 第22-24页 |
三、保证说与保险说之争 | 第24-26页 |
(一) 保证说与保险说论争概述 | 第24-25页 |
(二) 对折中说的批判 | 第25-26页 |
四、本文关于保证保险性质的观点 | 第26-30页 |
(一) 对保证说主要理由的反驳 | 第26-28页 |
(二) 比较法视野下的理由 | 第28页 |
(三) 现行政策和法律下的考量 | 第28-30页 |
第三部分 银保协议的效力和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防范 | 第30-36页 |
一、银保协议的主要内容 | 第30页 |
二、银保协议转移银行贷款审查义务的约定之效力 | 第30-32页 |
三、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 第32-36页 |
(一) 商业银行在贷前阶段的法律风险 | 第32-34页 |
(二) 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对策 | 第34-36页 |
第四部分 投保人欺诈及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利益平衡 | 第36-47页 |
一、投保人欺诈概述 | 第36-38页 |
(一) 我国保险市场上保险欺诈的严重情况 | 第36页 |
(二) 保险欺诈及相关概念辨析 | 第36-37页 |
(三) 保险欺诈的种类及本文的使用说明 | 第37-38页 |
二、制度缺位与商业银行窘境 | 第38-40页 |
(一) 制度缺位与商业银行的风险 | 第38页 |
(二) 保险公司主张免责的合法性分析 | 第38-40页 |
三、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之博弈 | 第40-42页 |
(一) “经济人”假设及其缺陷 | 第40-41页 |
(二) 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关系现状的博弈分析 | 第41-42页 |
四、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权责再配置 | 第42-47页 |
(一) 制度何以重要 | 第42-43页 |
(二)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中投保人欺诈的特殊性 | 第43-44页 |
(三) 现行制度对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权责的不公正分配 | 第44-45页 |
(四) 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权责再配置的初步建议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