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论--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1 绪论第13-27页
   ·研究的基本背景第13-15页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5-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7-2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研究目的第21页
     ·研究意义第21-22页
   ·研究视角与方法论第22-24页
     ·研究的视角第22-23页
     ·研究的方法论第23-24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第24-27页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4-26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6-27页
2 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第27-63页
   ·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范畴第27-30页
     ·经济可持续转型的基本特征第27-28页
     ·转型经济的阶段划分第28-29页
     ·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第29-30页
   ·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子理论第30-32页
     ·转型经济技术空间可持续性理论第30页
     ·转型经济要素空间可持续性理论第30-31页
     ·转型经济区域空间可持续性理论第31-32页
     ·欠发达地区经济权利禀赋理论第32页
   ·可持续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构建第32-61页
     ·转型经济增长的技术内生机理第33-40页
     ·技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第40-48页
     ·技术内生经济增长均衡分析第48-57页
     ·转型经济可持续增长路径第57-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3 转型经济技术空间的可持续性检验第63-83页
   ·转型以来我国技术进步现状第63-68页
     ·国家技术创新第63-65页
     ·地区技术创新第65-66页
     ·企业技术创新第66-68页
   ·基于 MALMQUIST 的技术进步测算方法及指标确定第68-73页
     ·测算方法描述第69-71页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第71-72页
     ·计量模型设定第72-73页
   ·实证研究第73-81页
     ·TFP 与技术进步测算结果及比较第73-74页
     ·技术进步空间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第74-79页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收敛检验第79-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4 转型经济要素空间的可持续性检验第83-102页
   ·经济持续增长的生产要素支持及作用机制第83-89页
     ·影响转型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要素分析第83-85页
     ·主导要素在转型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第85-86页
     ·转型经济持续增长主导要素分析变量的选取第86-89页
   ·基于动态弹性生产函数的 BAYESIAN 估计方法论基础第89-91页
     ·Bayesian 估计的先验假设第89-90页
     ·估计参数的后验分布及 MCMC 测算过程第90-91页
   ·主导要素(以资本为例)的经济增长贡献度实证分析第91-96页
     ·要素贡献的常系数线性回归估计第91-93页
     ·要素贡献的产出弹性可变动态生产函数估计第93-94页
     ·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动态测算第94-96页
   ·基于产业的劳动力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动态分解第96-100页
     ·动态变参数(TVP)估计原理第96-97页
     ·劳动力及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实证分析第97-98页
     ·劳动力贡献的状态变参数模型回归第98-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5 转型经济区域空间的可持续性研究第102-120页
   ·区域空间划分及经济区域演进第102-106页
     ·典型经济区域划分标准回顾第102-103页
     ·我国区域经济空间的演化发展第103-104页
     ·区域经济增长的现状与特征第104-106页
   ·区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检验第106-111页
     ·总体检验结果第107-108页
     ·东部地区空间可持续性检验第108-109页
     ·中部地区空间可持续性检验第109-110页
     ·西部地区空间可持续性检验第110页
     ·东北部地区空间可持续性检验第110-111页
   ·经济腹地拓展与经济区划空间重构分析第111-118页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发展阶段契合第111-114页
     ·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腹地拓展第114-115页
     ·转型经济持续增长的区划空间设计第115-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6 经济权利禀赋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第120-142页
   ·欠发达地区的类型界定第120-128页
     ·欠发达地区的内涵及主要特征第120-122页
     ·欠发达地区确定及类型划分第122-128页
   ·经济权利禀赋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第128-129页
     ·经济权利禀赋的内涵界定第128-129页
     ·经济权利禀赋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第129页
   ·经济权利禀赋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第129-140页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第129-131页
     ·经济权利禀赋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检验结果及解释第131-138页
     ·西部地区“经济权利”补位战略成效检验第138-140页
   ·本章小结第140-142页
7 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第142-150页
   ·技术模仿向技术创新主导转型战略第142-144页
     ·战略实施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第142-143页
     ·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第143-144页
   ·经济增长主导要素调整提升战略第144-146页
     ·战略实施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第144-145页
     ·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第145-146页
   ·区域经济腹地拓展战略第146-147页
     ·战略实施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第146页
     ·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第146-147页
   ·欠发达地区经济区位凸显战略第147-148页
     ·战略实施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第147-148页
     ·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第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50页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50-154页
   ·研究结论第150-152页
   ·研究展望第152-154页
致谢第154-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2页
附录第162-169页
 A. 可持续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部分公式推导过程第162-164页
 B. 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和程序第164-168页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8-169页
 D.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合作效应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条件下的信息操纵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