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目录 | 第1-8页 |
图目录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抗毁网络拓扑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网络拓扑模型的演化机制 | 第13-14页 |
·网络拓扑模型的抗毁性优化与评估 | 第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现有网络拓扑模型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网络特性 | 第15页 |
·网络抗毁性优化方法不考虑前提条件 | 第15页 |
·网络抗毁性评估指标具有片面性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思路、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网络拓扑基本模型及抗毁性分析 | 第18-28页 |
·网络拓扑研究概述 | 第18-20页 |
·网络的定义及表示方式 | 第18页 |
·网络拓扑的特征度量 | 第18-20页 |
·基本网络拓扑演化模型 | 第20-25页 |
·随机网络模型 | 第20-21页 |
·小世界网络模型 | 第21-22页 |
·无标度网络模型 | 第22-23页 |
·局域世界演化模型 | 第23-24页 |
·基本网络拓扑模型比较 | 第24-25页 |
·网络抗毁性 | 第25-27页 |
·定义 | 第25页 |
·网络抗毁性分析 | 第25-26页 |
·网络抗毁性能优化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局域世界的可调簇系数网络演化模型 | 第28-36页 |
·局域世界演化模型回顾 | 第28页 |
·基于局域世界的可调簇系数网络演化模型(LWTC) | 第28-30页 |
·度分布的解析计算 | 第30-32页 |
·模型结构特征的数值分析 | 第32-35页 |
·度分布 | 第32-33页 |
·簇系数 | 第33-34页 |
·平均路径长度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网络拓扑抗毁性能优化研究 | 第36-49页 |
·引言 | 第36页 |
·网络结构熵优化原理 | 第36-40页 |
·网络结构熵 | 第36-38页 |
·优化模型 | 第38-39页 |
·数值结果 | 第39-40页 |
·分裂法提高网络抗攻击能力原理 | 第40-43页 |
·关键节点与网络抗攻击能力关系 | 第40页 |
·关键节点的分裂化处理 | 第40-42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改进的无标度网络生成算法 | 第43-44页 |
·优化方法在LWTC 模型中的应用 | 第44-47页 |
·ILWTC 模型生成算法 | 第44-47页 |
·抗毁网络拓扑生成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网络拓扑的抗毁性能评估与应用 | 第49-59页 |
·网络拓扑的抗毁性度量 | 第49-55页 |
·抗毁性与生存性 | 第49-50页 |
·网络抗毁性度量研究 | 第50-53页 |
·网络综合抗毁性度量 | 第53-55页 |
·抗毁网络在快速自愈路由协议中的应用 | 第55-58页 |
·BRITE 拓扑生成器 | 第55-56页 |
·BRITE 的扩展应用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9-61页 |
·本文总结 | 第59-6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0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