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的状况 | 第9-11页 |
第1章 主导价值观及其相关概念 | 第11-16页 |
·价值现象与价值 | 第11-12页 |
·价值观念与价值观 | 第12-14页 |
·主导价值观 | 第14-16页 |
第2章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价值观 | 第16-25页 |
·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转型 | 第16-17页 |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特点 | 第17-21页 |
一、多元性 | 第18-19页 |
二、过渡性 | 第19页 |
三、不确定性 | 第19-20页 |
四、泛功利性 | 第20-21页 |
·转型期社会主导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 第21-25页 |
第3章 面向新世纪的主导价值观体系 | 第25-47页 |
·经济价值观 | 第25-30页 |
一、满足人民需要的观念 | 第25-27页 |
二、实现人民利益的观念 | 第27-28页 |
三、追求经济效率的观念 | 第28-29页 |
四、注重经济效益的观念 | 第29-30页 |
·政治价值观 | 第30-37页 |
一、公正观念 | 第30-31页 |
二、平等观念 | 第31-32页 |
三、民主观念 | 第32-33页 |
四、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观念 | 第33-35页 |
五、自由观念 | 第35-37页 |
·文化价值观 | 第37-41页 |
一、崇尚理性、弘扬科学的观念 | 第37-39页 |
二、弘扬民族精神的观念 | 第39-40页 |
三、发展大众文化的观念 | 第40-41页 |
·人的价值观 | 第41-47页 |
第4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构建的基本思路 | 第47-58页 |
·价值观构建的理论指导 | 第47-52页 |
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 第47-50页 |
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 第50-52页 |
·价值观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52-55页 |
·价值构建的基本途径 | 第55-58页 |
一、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并注重创造性的改变 | 第55-56页 |
二、我们要立足中国的国情并体现时代精神 | 第56页 |
三、我们要学会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来构建我们的价值体系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