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 ·相关研究的学术史 | 第7-10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材料的种类来源 | 第10-11页 |
| ·相关术语解释 | 第11-13页 |
| 2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壮族地区动植物传说及其文化观念分析 | 第13-19页 |
| 3 现代口头资料中壮族动植物传说的分类 | 第19-30页 |
| ·壮族动物传说的主题和类型 | 第19-23页 |
| ·家庭与社会伦理 | 第19-22页 |
| ·人祖与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 第22-23页 |
| ·壮族植物传说的主题和类型 | 第23-30页 |
| ·后母、恶婆婆与懒婆娘 | 第23-24页 |
| ·植物的药用功能及其命名 | 第24-26页 |
| ·压迫与反抗 | 第26-28页 |
| ·其他类型的传说 | 第28-30页 |
| 4 现代口头资料中壮族动植物传说文本的文化意蕴 | 第30-35页 |
| 5 古代文献与现代口头资料中壮族动植物传说的差异 | 第35-39页 |
| 6 现代口头资料中壮族动植物传说的民间文学特色 | 第39-43页 |
| 7 壮族动植物传说的传播走向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附录 | 第5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