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9页 |
·论文的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10页 |
·论文来源 | 第8-9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家族企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0页 |
·家族企业制度的优缺点 | 第10-13页 |
·家族企业制度的演进路径 | 第13-14页 |
·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化的路径和方法 | 第14-17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7页 |
·谈话的内容 | 第17页 |
·对家族成员的访谈 | 第17页 |
·对非家族成员的访谈 | 第17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家族企业的涵义 | 第19-25页 |
·国外对家族企业概念的典型观点 | 第20-21页 |
·国内对家族企业概念的典型观点 | 第21-23页 |
·本文观点 | 第23-25页 |
3. 家族企业的演化类型和特点 | 第25-28页 |
·家族企业的演化类型 | 第25-27页 |
·家族企业在各个时期管理配置的特点(如表2 所示) | 第27-28页 |
4. 家族企业形成的原因 | 第28-39页 |
·政策和制度因素 | 第28-32页 |
·政策因素 | 第28-29页 |
·金融制度因素 | 第29-32页 |
·职业经理人和信用制度因素 | 第32-36页 |
·职业经理人制度缺乏 | 第32-34页 |
·信用的缺失 | 第34-35页 |
·家族化经营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 | 第35-36页 |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尤其是“家”文化的影响 | 第36-39页 |
5.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 第39-53页 |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势 | 第39-44页 |
·促进资本的形成和企业的创立 | 第39-41页 |
·领导核心明确,节约交易成本 | 第41-42页 |
·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降低了代理风险 | 第42-44页 |
·心理契约成本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 | 第44页 |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劣势 | 第44-53页 |
·融资途径狭窄,资本积聚困难 | 第44-45页 |
·开创者对企业影响重大,存在继承问题和解体风险 | 第45-46页 |
·产权不明晰,协调成本上升 | 第46-47页 |
·企业制度性规范不足,降低了决策科学性 | 第47-49页 |
·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不利于人才引进 | 第49-53页 |
6. 完善和优化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措施 | 第53-72页 |
·实现观念创新,优化产权关系 | 第53-58页 |
·实现观念创新,淡化家族色彩 | 第53-54页 |
·优化产权关系,拓宽融资渠道 | 第54-58页 |
·建立规范的经营管理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 第58-64页 |
·建立规范的组织机构 | 第58-59页 |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 第59页 |
·建立合理的财务制度 | 第59-60页 |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60-64页 |
·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 第64页 |
·以“法治”代替“人治”,实现职业化管理 | 第64-67页 |
·稳步实现家族企业控制权的代际交替 | 第67-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