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割缝导向软弱围岩光面爆破机理及实验研究①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7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光面爆破技术的发展 | 第14-16页 |
·软弱围岩光面爆破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刻槽控制爆破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5-2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2 射流割缝导向软弱围岩光面爆破机理研究 | 第27-53页 |
·爆炸荷载特性及其破岩理论 | 第27-30页 |
·爆炸荷载的基本特征 | 第27-29页 |
·爆破作用下岩石的破坏理论 | 第29-30页 |
·应力波作用下射流割缝孔初始裂纹的生成 | 第30-45页 |
·软弱围岩内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特性 | 第31-37页 |
·射流缝在爆炸应力波作用下产生的力学效应 | 第37-45页 |
·爆炸气体准静态压力作用下裂纹的定向扩展 | 第45-52页 |
·爆炸气体准静态压力作用下裂纹的扩展条件 | 第46-47页 |
·爆炸气体的膨胀过程中压力特征 | 第47-50页 |
·射流割缝尺寸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50页 |
·爆炸气体驱动下裂纹扩展方向及其稳定性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3 射流割缝作用下爆生裂纹分布及扩展规律实验研究 | 第53-77页 |
·引言 | 第53-55页 |
·爆炸加载动焦散测试原理及系统 | 第55-61页 |
·爆炸加载动焦散测试基本原理 | 第55-58页 |
·爆炸加载动焦散测试系统 | 第58-61页 |
·射流切缝对爆破裂纹分布影响试验研究 | 第61-75页 |
·割缝对爆破裂纹的分布影响 | 第61-67页 |
·爆破荷载作用条件下主裂纹的扩展规律 | 第67-69页 |
·割缝长度对定向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69-72页 |
·割缝宽度对定向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4 射流割缝爆破的数值实验研究 | 第77-101页 |
·ANSYS/LS-DYNA 模拟算法原理 | 第77-85页 |
·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77-78页 |
·ANSYS/LS-DYNA 程序功能简介 | 第78-79页 |
·ANSYS/LS-DYNA 计算流程 | 第79-80页 |
·控制方程组及空间有限元的离散化 | 第80-83页 |
·沙漏粘性与人工体积粘性控制 | 第83-84页 |
·应力计算 | 第84页 |
·时间积分 | 第84-85页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85-89页 |
·炸药载荷模型 | 第85-86页 |
·岩石介质力学模型 | 第86-88页 |
·数值模型算法选择 | 第88-89页 |
·模型边界处理 | 第89页 |
·单孔爆破的应力分布及裂纹扩展 | 第89-96页 |
·单孔爆破计算模型 | 第89-91页 |
·单孔爆破的应力分布 | 第91-93页 |
·射流割缝孔裂纹的扩展规律 | 第93-96页 |
·射流割缝作用下相邻炮孔的贯通特性 | 第96-100页 |
·相邻炮孔爆破计算模型 | 第96页 |
·相邻炮孔爆破贯通特征分析 | 第96-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5 射流割缝导向软弱围岩光面爆破现场试验研究 | 第101-129页 |
·射流割缝装备的研制 | 第101-107页 |
·射流割缝关键设备的研制 | 第101-104页 |
·射流割缝其它设备 | 第104-107页 |
·射流割缝工艺关键参数的确定 | 第107-120页 |
·射流割缝工艺参数的计算 | 第107-110页 |
·射流割缝性能参数实验 | 第110-120页 |
·射流割缝导向软弱围岩光面爆破现场试验 | 第120-128页 |
·试验地点概况 | 第120-121页 |
·爆破参数设计 | 第121-127页 |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127-128页 |
·本章小节 | 第128-12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1页 |
·主要结论 | 第129-130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9页 |
附录 | 第139-140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9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