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写词表 | 第7-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8页 |
·植物内生细菌概述 | 第12-23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 | 第12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 | 第12-14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定殖和接种 | 第14-17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基因组学 | 第17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 | 第17-23页 |
·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 第23-26页 |
·低温胁迫下活性氧对植物的影响及清除方式 | 第23-24页 |
·低温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 | 第24页 |
·低温胁迫对植物细胞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24-2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高山离子芥抗寒内生细菌的筛选 | 第28-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植物材料采集及培养 | 第28-29页 |
·内生细菌来源及培养 | 第29页 |
·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扩增及测序 | 第29页 |
·细菌内生性验证及定殖能力测定 | 第29-30页 |
·高山离子芥再生植株低温处理 | 第30页 |
·内生细菌超微结构观察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内生细菌的特性分析 | 第31-32页 |
·内生细菌的生长曲线 | 第32页 |
·内生细菌的定殖能力分析 | 第32-33页 |
·内生细菌对高山离子芥抗寒性的影响 | 第33页 |
·Enf12和Enf30的超微结构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内生细菌对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抗寒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36-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高山离子芥愈伤组织诱导及悬浮细胞培养 | 第36页 |
·菌株及其培养 | 第36页 |
·内生细菌回接实验 | 第36-37页 |
·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低温处理 | 第37页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37-3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Enf12、Enf30对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Enfl2、Enf30对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 第41-43页 |
·Enfl2、Enf30对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8页 |
第四章 内生细菌对高山离子芥再生植株抗寒性的影响 | 第48-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植物材料采集及培养 | 第48页 |
·菌株及其培养 | 第48页 |
·内生细菌回接实验 | 第48页 |
·高山离子芥再生植株低温处理 | 第48页 |
·生理指标测定及数据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Enf12、Enf30在高山离子芥再生植株中的定殖动态 | 第49页 |
·Enf12、Enf30对高山离子芥再生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49-51页 |
·Enf12、Enf30对高山离子芥再生植株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54页 |
·Enf12、Enf30对高山离子芥再生植株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 第54-58页 |
·Enf12、Enf30对高山离子芥再生植株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3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3-66页 |
·研究小结 | 第63页 |
·创新之处 | 第63-64页 |
·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8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