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国际界河的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鸭绿江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9页
1 国际界河生态旅游研究概述第9-15页
   ·生态旅游的发展回顾第9-12页
     ·生态旅游的概念第9-10页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第10-12页
     ·国际界河生态旅游的研究第12页
   ·国际界河以及国际界河生态旅游的涵义与特点第12-15页
     ·国际界河的涵义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2-13页
     ·国际界河生态旅游的涵义与特点第13-15页
2 国际界河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探讨第15-24页
   ·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国际界河生态旅游开发第15-18页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及其概念的形成第15-16页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态旅游价值第16-17页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界河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第17-18页
   ·景观生态学理论理论与国际界河生态旅游的开发第18-21页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第18页
     ·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第18-19页
     ·景观生态学在国际界河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第19-21页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与国际界河生态旅游开发第21-22页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研究的基础第21页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研究领域第21页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在国际界河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第21-22页
   ·区域一体化理论与国际界河生态旅游开发第22-24页
     ·区域一体化理论的内容和特征第22-23页
     ·区域一体化理论的主要形式以及动力机制第23页
     ·区域一体化理论在国际界河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作用第23-24页
3 国内外河流生态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研究第24-31页
   ·莱茵河生态旅游开发第24-27页
     ·莱茵河流域的概况第24-25页
     ·莱茵河流域的开发利用概况第25-26页
     ·莱茵河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第26-27页
   ·澜沧江-湄公河生态旅游的开发第27-28页
     ·澜沧江-湄公河的概况第27页
     ·澜沧江-湄公河的次区域旅游合作第27-28页
     ·澜沧江-湄公河的次区域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第28页
   ·长江三峡生态旅游的开发第28-30页
     ·长江流域的基本概况第28-29页
     ·长江三峡的区域旅游合作及旅游开发第29页
     ·长江三峡的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第29-30页
   ·小结第30-31页
4 鸭绿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第31-45页
   ·鸭绿江流域概况第31-33页
     ·自然生态环境第31-32页
     ·社会生态旅游环境第32-33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第33-39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资源及分类第33-38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第38-39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第39-43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资源定性评价第39-40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第40-42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结果分析第42-43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的空间格局第43-45页
     ·上游高山峡谷区的景观设计第43页
     ·中游水库回水区的景观设计第43页
     ·下游冲击平原区的景观设计第43-45页
5 鸭绿江生态旅游的开发战略与开发模式第45-56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第45-47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第45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开发的劣势第45-46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开发的机遇第46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开发的威胁第46-47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的开发战略第47-52页
     ·鸭绿江区域整合与一体化开发战略第47-48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品牌第48-52页
   ·鸭绿江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选择第52-56页
     ·鸭绿江整体开发模式第52页
     ·鸭绿江流域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的突破口第52-53页
     ·鸭绿江流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原则第53-54页
     ·鸭绿江流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策略第54-56页
6 结语第56-57页
   ·结论第56页
   ·讨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第59-65页
后记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业中学红色旅游资源教学中德育目标达成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家族企业晋升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