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古代花谱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34页 |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动态及成果 | 第9-11页 |
·作者研究 | 第9-10页 |
·内容研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页 |
·研究缘起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古代花谱分析 | 第12-31页 |
·古代花谱历史发展 | 第12-15页 |
·古代花谱类型及作者分析 | 第15-18页 |
·古代花谱目录分析 | 第18-22页 |
·古代花谱内容分析 | 第22-31页 |
·论文结构 | 第31-34页 |
第二章 各书及作者简介 | 第34-51页 |
·各书结构简介 | 第34-36页 |
·编排结构 | 第34页 |
·文章内容 | 第34-35页 |
·写作手法 | 第35-36页 |
·各书成书背景 | 第36-38页 |
·《群芳谱》成书背景 | 第36页 |
·《长物志》成书背景 | 第36-37页 |
·《花镜》成书背景 | 第37页 |
·《广群芳谱》成书背景 | 第37-38页 |
·两书版本、名称介绍 | 第38-43页 |
·《群芳谱》版本、名称 | 第38页 |
·《长物志》版本、名称 | 第38-40页 |
·《花镜》版本、名称 | 第40-41页 |
·《广群芳谱》版本、名称 | 第41-42页 |
·各书分类比较 | 第42-43页 |
·各书版本比较结论 | 第43页 |
·各书作者 | 第43-51页 |
·《群芳谱》作者 | 第43-44页 |
·《长物志》作者 | 第44-45页 |
·《花镜》作者 | 第45-46页 |
·《广群芳谱》作者 | 第46-51页 |
第三章 花卉的分类 | 第51-163页 |
·花木分类的目的 | 第51页 |
·各书花木分类类别 | 第51-55页 |
·《长物志》花木分类 | 第51页 |
·《花木》花木分类 | 第51-53页 |
·《广群芳谱》花木分类 | 第53-54页 |
·《群芳谱》花木分类 | 第54-55页 |
·各书花木分类结论 | 第55-57页 |
·各书花木分类今昔对比 | 第57-59页 |
·各书花木详细今昔对比 | 第59-160页 |
·两书植物各论形式对比分析 | 第160-161页 |
·各书花木分类总结 | 第161-163页 |
·花卉分类的特点及不足 | 第161页 |
·现代书籍花卉分类特点 | 第161页 |
·原因 | 第161-163页 |
第四章 花卉栽培 | 第163-168页 |
·栽培方面 | 第163-167页 |
·《花镜》花卉栽培 | 第163-167页 |
·《花镜》课花十八法要点及今昔对比 | 第167-168页 |
第五章 园林植物造景及室内陈设 | 第168-189页 |
·园林植物造景的意义 | 第168页 |
·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 | 第168-174页 |
·各书植物造景 | 第174-184页 |
·《花镜》植物造景 | 第174-178页 |
·《广群芳谱》植物造景 | 第178-182页 |
·《长物志》配景 | 第182-184页 |
·园林陈设 | 第184-187页 |
·《花镜》陈设 | 第184-187页 |
·《花镜》《长物志》家具陈设 | 第187页 |
·《花镜》花卉装饰和应用 | 第187-189页 |
第六章 花卉文化的解读 | 第189-205页 |
·花卉文化 | 第189-190页 |
·名人与名花 | 第190-204页 |
·花卉寓意比较 | 第204-205页 |
第七章 花谱中观赏园林动物比价 | 第205-208页 |
·观赏园林动物的意义 | 第205页 |
·各书观赏园林动物的对比 | 第205-207页 |
·园林观赏动物寓意对比 | 第207-208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208-214页 |
·各书内容特点 | 第208-210页 |
·各书中花卉造园与今对比 | 第210-212页 |
·造园对比 | 第210-211页 |
·花木造景对比 | 第211-212页 |
·经验与启迪 | 第212-214页 |
参考文献 | 第214-21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217-218页 |
致谢 | 第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