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国内煤炭资源及动力配煤技术综述 | 第9-19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国内煤炭资源及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 | 第9-12页 |
| ·国内煤炭资源概况 | 第9-10页 |
| ·湖南省煤炭资源概述 | 第10-12页 |
| ·动力配煤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 第12-17页 |
| ·动力配煤的意义 | 第12-14页 |
| ·国外动力配煤技术发展及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动力配煤技术发展及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混煤煤质特性和着火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 第19-36页 |
| ·单煤煤质特性及混煤方案 | 第19-23页 |
| ·单煤的元素分析 | 第19-20页 |
| ·单煤的发热量和工业分析 | 第20-22页 |
| ·配煤的混煤方案 | 第22-23页 |
| ·混煤煤质特性 | 第23-26页 |
| ·煤的燃烧特性研究 | 第26-35页 |
| ·热重分析仪及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 ·着火特性和燃烧特性判别指数 | 第31-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神经网络预测混煤煤质特性研究 | 第36-51页 |
|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原理 | 第36-39页 |
| ·GRNN网络结构 | 第36-37页 |
| ·GRNN预测算法 | 第37-39页 |
| ·GRNN网络性能影响 | 第39-40页 |
| ·GRNN网络在煤质预测中的应用 | 第40-42页 |
| ·混煤煤质预测模型描述 | 第40-41页 |
| ·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 第41页 |
| ·预测模型应用 | 第41-42页 |
| ·混煤煤质预测结果 | 第42-49页 |
| ·混煤发热量预测及其性能分析 | 第42-45页 |
| ·混煤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预测 | 第45-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混煤着火温度和着火稳燃特性指数预测研究 | 第51-58页 |
| ·煤的着火燃烧 | 第51-52页 |
| ·影响煤着火的因素 | 第52-54页 |
| ·发热量的影响 | 第52页 |
| ·挥发分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灰分的影响 | 第53页 |
| ·水分的影响 | 第53-54页 |
| ·GRNN在预测混煤着火温度及着火稳燃特性指数上的应用 | 第54-57页 |
| ·混煤着火温度预测 | 第54-56页 |
| ·混煤着火稳燃特性指数预测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遗传算法在动力配煤优化模型中的应用 | 第58-68页 |
| ·遗传算法理论 | 第58-61页 |
| ·遗传算法介绍 | 第58-59页 |
| ·遗传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 第59-61页 |
| ·遗传算法在动力配煤优化模型中的应用 | 第61-66页 |
| ·配煤实际问题编码及初始群体生成 | 第61-62页 |
| ·适应度对群体的评价 | 第62-64页 |
| ·遗传算子的确定 | 第64-65页 |
| ·算法终止条件 | 第65-66页 |
| ·模型优化结果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