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金属铬及铬化合物的性质 | 第12-13页 |
·金属铬的性质 | 第12-13页 |
·铬化合物的性质 | 第13页 |
·铬的矿物原料和资源 | 第13-14页 |
·三氧化二铬及草酸亚铁的用途 | 第14页 |
·三氧化二铬用途 | 第14页 |
·草酸亚铁用途 | 第14页 |
·现行冶炼三氧化二铬工艺 | 第14-24页 |
·重铬酸钠与硫酸铵热分解法 | 第15-18页 |
·重铬酸钠与硫酸铵热分解法反应原理 | 第15-16页 |
·工艺流程 | 第16-18页 |
·铬酸酐热分解法 | 第18-20页 |
·铬酸钠碱性溶液硫磺还原法 | 第20页 |
·重铬酸钾硫磺还原法 | 第20页 |
·熔喷三氧化二铬 | 第20-22页 |
·概述 | 第20-21页 |
·熔喷三氧化二铬的制法 | 第21-22页 |
·特殊品种三氧化二铬的其它制法 | 第22-24页 |
·重铬酸铵热分解法 | 第22页 |
·低吸水量三氧化二铬 | 第22-23页 |
·高纯三氧化二铬 | 第23页 |
·纳米三氧化二铬 | 第23页 |
·碳热还原法 | 第23-24页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目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4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原料 | 第25-26页 |
·实验设备 | 第26-27页 |
·实验内容 | 第27-29页 |
·高碳铬铁合金粉的浸出 | 第27页 |
·铬铁合金浸出液除杂和磷酸铁锂的制备 | 第27-29页 |
·针铁矿法除铁 | 第27-28页 |
·草酸除铁 | 第28页 |
·其他金属离子去除 | 第28-29页 |
·草酸亚铁制备磷酸铁锂 | 第29页 |
·Cr(OH)_3制备 | 第29页 |
·Cr_2O_3制备 | 第29页 |
·以高碳铬铁合金粉为原料制备三氧化二铬实验流程 | 第29-31页 |
·材料表征 | 第31-33页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1页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1页 |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 | 第31页 |
·粉末氧含量分析 | 第31-32页 |
·差热-热重分析(DSC-TGA) | 第32页 |
·电池装备和容量检测 | 第32-33页 |
·正极片制备 | 第32页 |
·2025扣式电池装备和容量检测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高碳铬铁合金粉的浸出实验研究 | 第34-40页 |
·引言 | 第34页 |
·实验原理 | 第3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实验终点的确定 | 第34-35页 |
·不同质量高碳铬铁合金粉的浸出率 | 第35-36页 |
·硫酸体积浓度对浸出时间的影响 | 第36页 |
·高碳铬铁合金的颗粒大小对浸出时间的影响 | 第36-37页 |
·最佳浸出实验条件及结果 | 第37-38页 |
·浸出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铬铁合金浸出液除杂和磷酸铁锂的制备 | 第40-55页 |
·引言 | 第40页 |
·工业上主要除铁方法 | 第40-41页 |
·针铁矿法除铁实验 | 第41-45页 |
·除铁反应原理 | 第41-42页 |
·针铁矿法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pH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铬铁合金浸出液中Cr~(3+)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草酸除铁实验 | 第45-49页 |
·草酸除铁原理 | 第45页 |
·草酸法除铁实验讨论 | 第45-47页 |
·草酸加入量对除铁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pH值对铁的去除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温度对铁的去除率的影响 | 第47页 |
·草酸法除铁结果 | 第47-49页 |
·草酸除铁法制备的草酸亚铁粒度分析 | 第47-48页 |
·草酸除铁法制备的草酸亚铁全分析 | 第48-49页 |
·草酸亚铁除铁后滤液结果 | 第49页 |
·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的深度除杂 | 第49-52页 |
·除杂原理 | 第4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DDTC-Na深度除铁 | 第49-50页 |
·pH对分离铁的影响 | 第50页 |
·DDTC-Na加入量对溶液中除锰的效果 | 第50-51页 |
·DDTC-Na加入量对溶液中去除其他金属杂质离子总和的效果 | 第51-52页 |
·除杂滤液全分析 | 第52页 |
·以制备的草酸亚铁为原料制备的磷酸铁锂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4页 |
·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52-53页 |
·LiFePO_4/C的SEM表征和物理性能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三氧化二铬的制备 | 第55-64页 |
·引言 | 第55页 |
·氢氧化铬的沉淀 | 第55-60页 |
·Cr(OH)_3的制备原理 | 第55页 |
·Cr~(3+)的沉淀回收率的研究和讨论 | 第55-56页 |
·pH值的影响 | 第55-56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56页 |
·Cr(OH)_3过滤性改善的研究和讨论 | 第56-60页 |
·Cr~(3+)浓度对氢氧化铬过滤性能的影响 | 第58页 |
·PAM对氢氧化铬过滤性能的改善和讨论 | 第58-59页 |
·PAM水溶液浓度对氢氧化铬过滤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三氧化二铬的制备 | 第60-62页 |
·反应原理 | 第60页 |
·温度对Cr_2O_3制备的影响 | 第60-61页 |
·Cr_2O_3粉体的XRD图 | 第61页 |
·Cr_2O_3粉体的SEM图 | 第61-62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Cr_2O_3(ICP—AES)分析 | 第62页 |
·所制备三氧化二铬与工业级对比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