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42页 |
·草莓属植物概述 | 第18-29页 |
·草莓属植物的进化、起源与分布 | 第18-20页 |
·草莓属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0-26页 |
·草莓属系统分类与起源进化研究 | 第26-29页 |
·染色体原位杂交(CISH)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29-42页 |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 | 第29-35页 |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 | 第35-38页 |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的发展及在植物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 | 第38-39页 |
·FISH、GISH在果树上的应用 | 第39-42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42-46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6-52页 |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45SrDNA-FISH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45S rDNA的获得与探针标记 | 第48页 |
·染色体标本制备 | 第48页 |
·杂交前染色体标本的前处理 | 第48页 |
·变性 | 第48页 |
·杂交液配制及杂交 | 第48-49页 |
·洗脱及信号检测 | 第49-50页 |
·镜检及图像采集 | 第50页 |
·GISH实验流程 | 第50-52页 |
·基因组DNA的制备与探针标记 | 第50-51页 |
·GISH实验步骤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2-72页 |
·48份草莓属植物染色体45S rDNA-FISH结果 | 第52-62页 |
·草莓属野生种GISH分析 | 第62-72页 |
·二倍体种为探针时GISH结果 | 第62-71页 |
·四倍体东方草莓为探针时五倍体东方草莓的GISH结果 | 第71-72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72-82页 |
·草莓属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体系优化 | 第72-74页 |
·草莓属植物原位杂交染色体制片 | 第72页 |
·染色体制片的保存 | 第72页 |
·染色体脱落的预防 | 第72页 |
·胃蛋白酶处理 | 第72-73页 |
·变性温度与时间的确定 | 第73页 |
·杂交温度及时间 | 第73页 |
·杂交洗脱 | 第73-74页 |
·抗体浓度的筛选 | 第74页 |
·关于草莓属植物45S rDNA信号分布的问题 | 第74-76页 |
·45S rDNA与随体、次缢痕、核仁组成区的问题 | 第74-76页 |
·草莓属植物45S rDNA信号分布 | 第76页 |
·关于草莓属野生种亲缘关系与多倍体起源 | 第76-79页 |
·草莓进化中未减数配子的作用 | 第79-80页 |
·草莓野生资源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4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8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2-83页 |
·论文不足之处 | 第83页 |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8页 |
缩略语表 | 第98-100页 |
发表论文与在研项目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