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21页 |
·淤地坝减蚀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滑坡侵蚀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典型淤地坝的选取及坝系流域水土流失特征演变 | 第23-33页 |
·典型淤地坝的选取 | 第23-25页 |
·王茂沟流域概况 | 第25-26页 |
·王茂沟流域淤地坝的发展过程 | 第26-28页 |
·坝系的形成阶段(1953—1963年) | 第26-27页 |
·坝系的改建、扩建阶段(1964—1978年) | 第27页 |
·坝系的调整完善阶段(1979年至今) | 第27-28页 |
·王茂沟坝系流域侵蚀产沙环境特征演变 | 第28-32页 |
·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侵蚀产沙环境的演变 | 第28-29页 |
·流域坝系的拦蓄作用与侵蚀产沙环境的演变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淤地坝淤积过程及淤积信息特征 | 第33-43页 |
·淤积层的划分与土样的采集 | 第33-34页 |
·典型坝地剖面淤积泥沙干容重测定方法及结果 | 第34-37页 |
·典型坝地剖面淤积泥沙干容重测定方法 | 第34-36页 |
·典型坝地剖面淤积泥沙干容重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典型坝地剖面淤积层颗粒分布特征的测定方法及结果 | 第37-41页 |
·淤地坝坝地淤积剖面颗粒分析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淤地坝坝地淤积泥沙颗粒变化及分布特征 | 第38-41页 |
·基于~(137)CS示踪的坝地动态淤积信息空间分布规律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淤地坝坝地淤积过程与坡沟特征演变的响应 | 第43-54页 |
·王茂沟小流域坡沟特征 | 第43页 |
·关地沟小流域坝地淤积与坡沟特征演变的响应 | 第43-49页 |
·关地沟小流域坡沟系统的建立 | 第43-44页 |
·关地沟小流域坝地淤积深度与坡沟长度变化响应 | 第44-46页 |
·坝地淤积与淤地坝库容变化响应 | 第46-49页 |
·坝地淤高与坝地淤积泥沙量的关系 | 第49-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坡沟系统土体的物理和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第54-67页 |
·研究区地质地貌概况 | 第54-55页 |
·坡沟系统土体的物理特性 | 第55-62页 |
·降雨前坡沟系统土体的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 第55-57页 |
·降雨后坡沟系统土体的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 第57-59页 |
·坡沟系统土体的干容重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 第59-60页 |
·坡沟系统土体的颗粒组成分布特征 | 第60-62页 |
·坡沟系统土体的电导率含水量的变化规律 | 第62页 |
·坡沟系统土体的力学特性 | 第62-66页 |
·峁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 | 第63-65页 |
·沟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淤地坝减轻坡沟系统滑坡侵蚀的数值模拟 | 第67-82页 |
·滑坡稳定分析中的极限平衡方法 | 第67-68页 |
·坡沟系统滑坡侵蚀的数值分析原理 | 第68-71页 |
·崩塌滑坡的蒙特卡洛概率计算 | 第68-69页 |
·有限元强度系数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 第69-70页 |
·强度系数折减法失稳判断准则与屈服准则 | 第70-71页 |
·沟坡系统滑坡侵蚀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71-81页 |
·沟坡系统概化模型及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71页 |
·计算参数取值 | 第71-72页 |
·随坝地淤高沟坡系统稳定性的变化 | 第72-77页 |
·峁坡和沟坡在各个可能的滑塌概率下的滑塌量及比例 | 第77-78页 |
·稳定系数最小、坡沟系统濒临破坏时的应力和位移分布 | 第78-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建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附录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