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93_上03“孤岛”综放面煤自然预测及预防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煤自燃实验研究 | 第10-13页 |
·煤自然发火模型及数值模拟 | 第13-14页 |
·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 | 第14页 |
·“孤岛”综放面煤自燃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 | 第14-15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孤岛”综放面煤层自燃影响因素及特点 | 第17-26页 |
·“孤岛”综放面煤自燃影响因素 | 第17-22页 |
·煤的粒度 | 第18页 |
·空隙率 | 第18-19页 |
·漏风强度 | 第19-20页 |
·煤的蓄热环境 | 第20页 |
·采空区浮煤厚度 | 第20-21页 |
·工作面推进速度 | 第21-22页 |
·“孤岛”综放工作面布置方式 | 第22页 |
·“孤岛”综放面煤层自燃特点 | 第22-25页 |
·本面煤自燃特点 | 第22-24页 |
·相邻采空区煤自燃特点 | 第24页 |
·巷道周边煤体自燃的特点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3 南屯九采区3#煤层自燃特性实验 | 第26-40页 |
·实验原理 | 第26页 |
·实验装置 | 第26-28页 |
·实验条件 | 第28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39页 |
·耗氧速率的测定 | 第31-32页 |
·放热强度的测定 | 第32-35页 |
·煤自燃极限参数 | 第35-39页 |
·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 | 第39页 |
·实验结论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 93_上03 综放面现场观测 | 第40-49页 |
·本面采空区观测 | 第40-43页 |
·观测方案 | 第41-42页 |
·观测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相邻采空区钻孔观测 | 第43-48页 |
·观测方案 | 第43-45页 |
·观测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45-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5 93_上03“孤岛”综放面采空区煤自燃预测 | 第49-68页 |
·“孤岛”采空区空气渗流扩散模拟 | 第49-63页 |
·“孤岛”采空区空气渗流扩散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FLUENT 软件概述 | 第50-52页 |
·“孤岛”采空区三维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52-56页 |
·“孤岛”空区压力及氧气浓度边界条件 | 第56-57页 |
·渗透扩散参数设定 | 第57-59页 |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59-63页 |
·93 上03“孤岛”综放面采空区煤自燃预测 | 第63-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6 93_上03“孤岛”综放面采空区煤自燃预防 | 第68-76页 |
·“孤岛”综放面煤自燃预防总体思路 | 第68-71页 |
·均压防灭火技术 | 第68-69页 |
·胶体防灭火技术 | 第69-71页 |
·“孤岛”本面采空区煤自然发火预防 | 第71-73页 |
·本面开切眼处和停采线附近煤自然发火预防方案 | 第71-72页 |
·“孤岛”正常回采预防方案 | 第72-73页 |
·相邻采空区煤自然发火预防 | 第73-74页 |
·相邻采空区煤自然发火预防效果分析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7 结论 | 第76-78页 |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论文不足及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 | 第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