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莱考夫“概念隐喻”的理论来源 | 第10-18页 |
|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隐喻观 | 第10-13页 |
| ·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隐喻观 | 第13-14页 |
| ·近代哲学家的隐喻观 | 第14-16页 |
| ·当代哲学家的隐喻观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 | 第18-26页 |
| ·“概念隐喻”的含义 | 第18-19页 |
| ·“概念隐喻”的类型 | 第19-25页 |
| ·概念隐喻的理解以及隐喻的工作机制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概念隐喻”的认知模型及其功能 | 第26-34页 |
| ·认知模型 | 第26-27页 |
| ·莱考夫“概念隐喻”的认知模型 | 第27-32页 |
| ·莱考夫“概念隐喻”的认知模型的意义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从概念隐喻到体验哲学 | 第34-42页 |
| ·莱考夫基于概念隐喻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 第34-37页 |
| ·一种全新的哲学理论──体验哲学 | 第37-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6-47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