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与科学意义 | 第9页 |
| ·二次风系统研究进展综述 | 第9-16页 |
| ·二次风的监测 | 第10-15页 |
| ·传统二次风监测手段 | 第10-13页 |
| ·近年来二次风测量技术概况 | 第13-15页 |
| ·二次风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2 二次风系统结构特征与流量特性研究 | 第17-26页 |
| ·锅炉二次风系统介绍 | 第17-20页 |
| ·二次风系统主要特性参数 | 第17-19页 |
| ·四角切圆燃烧器二次风的布置方式 | 第19-20页 |
| ·二次风系统的结构特点及流量特性 | 第20-24页 |
| ·直角管道 | 第20页 |
| ·多分支管道 | 第20-21页 |
| ·风门特性 | 第21-23页 |
| ·理想流量特性 | 第21-22页 |
| ·工作流量特性 | 第22-23页 |
| ·二次风道流量特性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3 二次风流量特性实验系统与软测量系统设计 | 第26-44页 |
| ·热示踪实验系统设计 | 第26-30页 |
| ·相似原理 | 第26-27页 |
| ·自模化条件 | 第27-28页 |
| ·模型的简化 | 第28-30页 |
| ·流量特性软测量系统设计 | 第30-34页 |
| ·FULENT模型 | 第31-32页 |
| ·实验模型网格划分 | 第32页 |
| ·基本物理模型 | 第32-33页 |
| ·边界条件及其他 | 第33-34页 |
| ·模型求解 | 第34页 |
| ·风门开度组合的细化优选 | 第34-43页 |
| ·模拟细化优选 | 第34-38页 |
| ·热示踪实验标定与细化调整 | 第38-43页 |
| ·标定原理及系统结构 | 第38-39页 |
| ·示踪剂的选择 | 第39页 |
| ·气流流量的热示踪标定 | 第39-41页 |
| ·实验测量及细化调整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二次风系统软测量的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44-60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4-57页 |
| ·风道结构的影响 | 第44-48页 |
| ·来流速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阀门特性分析 | 第49-56页 |
| ·优选风门组合工况的分析 | 第56-57页 |
|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57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误差分析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页 |
|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附录 A 数值模拟16组典型工况的阀门开度情况 | 第66-67页 |
| 附录 B 数值模拟16组典型工况下各风道的流量系数 | 第67-68页 |
| 附录 C 热电偶标定拟合线性曲线方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