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 ·拉曼散射 | 第10-13页 |
| ·拉曼散射的基本原理 | 第10-11页 |
| ·拉曼散射的经典理论 | 第11-12页 |
| ·拉曼散射的特点 | 第12-13页 |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第13-17页 |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特性 | 第15-16页 |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活性基底简介 | 第17-19页 |
| ·电极表面 | 第18页 |
| ·金属溶胶 | 第18-19页 |
| ·真空沉积的金属岛膜 | 第19页 |
| ·自组装单分子膜 | 第19-21页 |
|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简介 | 第19-20页 |
|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成膜机理 | 第20-21页 |
| ·自组装单分子膜在 SERS中的应用 | 第21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4页 |
| ·银溶胶上AMT分子吸附行为的SERS表征 | 第21-22页 |
| ·金属离子与乙酰-丙氨酸单分子膜作用的SERS光谱和XPS研究 | 第22页 |
| ·不同pH值的磺胺单分子层在银表面的SERS光谱学研究 | 第22页 |
| ·植酸体系中以简便的方法合成具有强SERS效应的金溶胶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银溶胶上AMT分子吸附行为的SERS表征 | 第24-33页 |
| ·引言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试剂 | 第25页 |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 ·银溶胶的制备 | 第25页 |
| ·拉曼信号采集 | 第25-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 ·银溶胶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 | 第26页 |
| ·AMT在银溶胶表面的SERS图谱 | 第26-28页 |
| ·不同浓度的AMT在银溶胶表面的SERS图谱 | 第28-29页 |
| ·AMT在银溶胶表面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29-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金属离子与乙酰-丙氨酸单分子膜作用的SERS光谱和XPS研究 | 第33-42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 ·试剂 | 第33-34页 |
| ·银电极的表面粗糙化方法 | 第34页 |
| ·实验仪器和参数设置 | 第34页 |
| ·量子化学计算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 ·乙酰-丙氨酸在银电极表面自组装过程 | 第35-38页 |
| ·乙酰-丙氨酸与金属离子之间的作用 | 第38-40页 |
| ·EDTA对受扰单分子层的复原作用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不同pH值的磺胺单分子层在银表面的SERS光谱学研究 | 第42-51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 ·试剂 | 第42-43页 |
| ·银电极粗糙化方法 | 第43页 |
| ·实验仪器和参数设置 | 第43页 |
| ·磺胺分子在银电极表面的自组装 | 第43页 |
| ·量子化学计算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 ·银电极表面磺胺分子自组装单层SERS研究 | 第44-46页 |
| ·质子化与去质子化磺胺分子的SERS图谱 | 第46-48页 |
| ·不同pH值下磺胺分子的SERS光谱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植酸体系中以简便的方法合成具有强SERS效应的金溶胶 | 第51-58页 |
| ·引言 | 第51-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 ·试剂 | 第52页 |
| ·金溶胶的制备 | 第52-53页 |
|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 ·金溶胶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 | 第53-54页 |
| ·金溶胶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 第54-55页 |
| ·金溶胶的SERS活性测定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