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 | 第19-2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阐述 | 第19-20页 |
·产业集群的定义 | 第19页 |
·产业集群的理论发展 | 第19页 |
·小城镇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 第20-24页 |
·产业集群以小城镇为依托出现和发展 | 第20-21页 |
·小城镇的发展存在对产业集群这一经济形式的需求 | 第20-21页 |
·城镇化的推进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提供相关支持条件 | 第21页 |
·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 第21-23页 |
·产业集群加快了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 第21-22页 |
·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城镇化所必需的其他产业发展 | 第22页 |
·产业集群促进了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改善 | 第22-23页 |
·产业集群加快了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 | 第23页 |
·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23-24页 |
·我国已有农村城镇化模式分析 | 第24-27页 |
·苏南模式 | 第25页 |
·珠江三角洲模式 | 第25-26页 |
·温州模式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温州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7-34页 |
·温州产业集群现状 | 第27-30页 |
·温州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 第27-28页 |
·温州产业集群形成的独特原因 | 第28-29页 |
·温州产业集群的主要类型 | 第29页 |
·温州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 | 第29-30页 |
·温州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30-34页 |
·温州城镇化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温州城镇等级规模特征 | 第31-32页 |
·市域内中心城镇发展迅速,后继力量强劲 | 第31页 |
·城镇等级规模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 第31-32页 |
·温州城镇建设的特色 | 第32页 |
·温州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小城镇数量多、布局密、功能不完善 | 第32-33页 |
·城镇建设缺乏长远、科学规划 | 第33页 |
·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 第33页 |
·小城镇建设仍落后于农村工业化进程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温州地区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 第34-44页 |
·基于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温州强镇经济 | 第34-36页 |
·温州产业集群经济在解决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 第36-38页 |
·集群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 第36-37页 |
·集群经济带动农业经济及整个温州经济发展 | 第37页 |
·集群经济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 第37-38页 |
·温州各县(市)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 第38-41页 |
·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8页 |
·关于指标体系的说明 | 第38-39页 |
·因子分析方法对上述指标体系的实证过程 | 第39-40页 |
·各县(市)综合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典型案例研究——以乐清市柳市镇为例 | 第41-44页 |
第五章 温州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4-46页 |
·做大作强具有地方特色的集群经济 | 第44页 |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内部结构 | 第44页 |
·根据城镇实际特点,合理规划 | 第44-45页 |
·加快户籍等制度改革,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 第45页 |
·协调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的关系 | 第45-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